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数据时代在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信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分析素材、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预判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数据处理难度增大、西方网络信息霸权冲击及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支撑等问题。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强化数据意识,创新数据传播方式,转变研究范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落实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研究,由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纪念恩格斯诞辰19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13--14日在广西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一主题,对恩格斯的理论贡献、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关系,准确把握恩格斯思想的时代意义,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研讨.历史斯军事理论全的.  相似文献   
3.
伴随社会全面转型,作为政治体系软件的政治文化也发生悄然变革。面对政治文化的嬗变,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先进政治文化指导下,整合多元政治文化,实现政治文化创新。这不仅增强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为政党执政创造良好的软环境,而且,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心理准备和精神动力,执政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快自身建设与改革,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践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基本方法论。实践方法论要求以实践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话语符号、话语空间、话语过程和话语机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我们曾经以劳动方法论来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形成了以劳动哲学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曾经以生产方法论来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形成了以生产哲学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曾经以生存方法论来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形成了以生存哲学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从劳动方法论到生产方法论再到生存方法论,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方法论的自觉过程。  相似文献   
5.
政治价值是政治哲学的永恒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价值导向和规范性标准。无论是政治人性的理论预设,政治道德与政治理性的价值属性,政治平等、政治民主和政治自由的逻辑发展,还是政治正义的永·巨追求,政治文明的现实建构,无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层次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6.
道教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一种古老的宗教文化,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整体现,“知常”、“知和”的生态平衡观,“知足”、“知止”的持续发展观,对于增强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与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及利益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提出重大课题.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而是坚持差异性基础上"协同"的有序社会,差异性就决定了各利益主体有表达其要求的自由,须依法保障并得以实现,和谐就意味着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协调和整合,不同利益主体的"协同"达到各自利益都得以实现的共赢态势.因此,有效控制政治运动过程,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现实中的个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并将之解读为个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区分了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完成对利益的普遍性抽象,利益成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哲学范畴;他们看到了社会物质条件对于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并没有因此就将社会物质条件上升到本体论高度,因为他们意识到人屈从于物的力量也会产生异化现象.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物质利益层面的经济建设固然重要,但有可能导致物化价值的风行,因此精神价值层面的道德建设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