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中国社会理性化使部分导生关系走向了异化,这种异化会导致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不够温情。现代社会的泛理化不断挤压情感空间,用理性控制情感的方式成为优势惯习,他们按契约的形式被动履行义务,情感被压制,这导致导生关系温情不再。而中国人情社会特性和导生原有人情惯习又塑造着对温情关系的强烈期待,在具有矛盾的理性作用逻辑与人情惯习的共同影响下,导生关系的现实与理想张力加剧。缓解张力、改善此部分导生关系应从打造有边界的情、理及二者混合空间的研究生教育场域着手,构建生活化的导生情感空间,重塑温情的导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学习村庄是香港中文大学资讯科技教育促进中心开发的一套多人网上游戏.如何对学生就学习村庄的基本操作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平台、利用平台进行学习?笔者围绕上述问题对初二班的学生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好评.本文描述了两轮行动的计划、行动、观察与反思四个环节,详细论述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文章最后从李秉德先生提出的教学七要素角度对两轮培训进行总结,旨在为学习村庄的相关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于Web服务及其组合而言,保证其正确性并实现增值服务是十分必要的。Pi-演算是一种移动进程代数,可用于对并发和动态变化的系统进行建模。通过建立一个实际的模型,用Pi-演算对Web服务及其组合进行建模,并利用形式化工具对建立的组合模型是否正确以及是否满足需求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开发微课、慕课已成为高校教师的要求之一。快课技术是开发微课、慕课的集合技术。主要参考UTAUT理论对高校教师快课技术的接受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对快课技术的作用的认同度高,但在技术上会遇到较多困难,且求助渠道较少,所以他们期待技术简单化。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投入程度较低的现象,这严重阻碍着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职学生克服原有惯习并主动投入学习的改变,成为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核心手段。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研究,发现这一改变的关键是学生能否调整行为并持续投入。而行为的调整,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我互动和生境互动共同作用下,学生不断修改解读意义的结果。行动和意义的持续调整、修改源于动态的作用机制,即实践—理性—自我的螺旋上升和个体群体的实践互构机制,中职学生个体和群体在有效多维互动实践中逐渐提升理性和自我,提升的理性和自我又会促进更深层次的互动实践,从而实现从不学、被动学,转变成主动学,实现持续学习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在用汇编语言设计程序时,常用到四则运算,而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用它来实现四则运算较为困难,尤其是大数据。文章论述了在汇编语言中大数据四则运算的实现思想,并给出了算法实现。  相似文献   
7.
通过"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原则"的两种误解的分析,解读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类内容的教学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要写好看图作文,除了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能否看懂图意、正确理解图片提供的信息,是写好看图作文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做看图作文时,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观察图片,准确把握图片的含义。首先要仔细观察图中每一个细节,如果是连环画,要把几幅图片结合起来观察,综合图中全部信息,认真加以领会。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文章以某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三个年级的学生所制作的课件为研究对象,以ARCS模式为理论指导,运用评价研究法分析发现:课件重视技术忽视内容;重视认知忽视情感;重视个体忽视合作;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教忽视学.作者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从A、R、C、S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为课件设计和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前言米吉尼(Midgley,C)等的研究发现,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或初中后,学习动机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米吉尼等人认为,学生对环境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很敏感。这一研究对创设支持性的课堂环境,扭转学生动机下降的趋势是非常有启发的。本文以《信息技术发展史》为例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