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文章从“矛盾”、“融合”两个方面论述商品消费与审美的辩证关系,从而揭示商品生产既要注意买用又要注重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对传统文化,毛泽东一贯主张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他不但是这一理论的倡导者,也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从其用典上便可看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创新。毛泽东用典,总是能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艺术地加以改造,使传统文化旧意翻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崇高开始是指台榭的高大,后来逐渐向其他事物扩展,至春秋时,崇高已演变成了表示特定含义的美学观念。这一美学观念与西方的崇高不同,具有美善结合,善之崇高美重于物之崇高美,大美相连,大之崇高美高于一般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化资源学的内容特征,内在地要求教师应加强运用探究性、实践性的教学方式。"项目学习"融教与学于一体,倡导学生进行自我导向性学习,注重知识建构和应用过程,符合文化资源学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教师可根据课教与学的具体进程,指导学生围绕若干个具有连续性的主题,以项目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处理好两个相互关联的关键性问题:一是如何激发、维持和强化学生的参与动机;二是如何最大可能地确保项目学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人文社会科学本身是种生产力,许多学科都可以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它还是推动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创新的动力和保证。因此,福建省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树立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的思想,确立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的研究方向,明确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的任务,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文化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美意识滥觞于生理感官的体验,久而久之便逐步形成了以生命力为美的观念。但是古人认为,过度追求感官享受会伤害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由于物资的贫乏还会引起纷争,从而破坏社会秩序,妨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对官能享乐进行节制,于是便产生了以伦理道德为内容的理性美。而理性美则是以限制个体生命的自由为前提的,人们为了摆脱身外之物的奴役,不得不去追寻精神上的极乐世界,从而产生了自由想象的精神美。这种以生命价值为美的思想还集中体现在文艺美上。古人认为,其内核是创作主体表现出来的生命之气。  相似文献   
7.
物业管理企业是直接面向业主的服务型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直接与广大业主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物业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从小处关系到群众的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小事,从大处讲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其他企业相比,其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其特殊性。其员工构成相对复杂,员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许多物业管理企业有不少来自农村的农民工,总体上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其次。物业管理企业的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服务质量的好坏。需要把物业管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以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保和谐。以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促发展,从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毛泽东诗词集>中所收的67首作品中,以山为题和写山的有30多首.山,是毛泽东诗词的重要题材,也是毛泽东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毛泽东诗词中的山,已经是人格化了的山,隐喻着他志存高远的博大胸怀,冲破一切网罗的叛逆性格,奔放豪迈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诡丽奇谲的浪漫气质,勇往直前的超越情怀.通过对毛泽东诗词中"山"的内涵的发掘,我们可看到毛泽东光彩夺目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9.
自从鲍姆嘉通创立美学以来,人们对这门学科的性质多有争论,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黑格尔的观点,他认为准确地说,美学应该称作“美的艺术的哲学”.由于黑格尔在学术界的权威性,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便由他一锤定音.自黑格尔以降,人们一般把美学视同于艺术哲学.本文对黑格尔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分析了艺术哲学等同于美学的不科学性,认为美学具有多学科的性质,属于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历史文化长河,还是现实生活,都存在以"病态"为美的现象,学术界也有"病态美"一说。仔细分析发现,人们以"病态"为美是种认识误区。"病态美"是以"病态"为前提和以"病态"为内容,只有具有病态心理的人才以"病态"为美。无论是从字义上看,还是从理论上看,"病态"不是美。"病美人"的美,不是因病色而美,而在于她绝美的容颜、卓绝的才情和纯真的人品。因此,"病态美"学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