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开设“科学技术”课的意义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开设的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课程,尽管内容大致相同但名称不甚统一,这里姑且将相关的课程统称为“科学技术”课.这门课较普遍地较快地开设起来是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的一次讲话之后.小平同志说“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1988年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肯定了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经历了一个从综合到分析再到综合的发展过程.现时,在考察自然或社会现象时由于情况复杂往往要从综合的角度加以研究.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科目之间以及自然科学中的各种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同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也互相借鉴.现代社会从客观上和主观上都要求干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使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而对于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同样要求他们学习科学技术,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能用全局观、大局观指导局部的工作.因此,“科学技术”这门集学科间横向和学科纵向之大成的课程,显然应成为培训在职干部和培养未来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培养跨世纪的方方面面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教育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全面的,教育的使命是艰巨的、光荣的.师专教育面对的正是这样的挑战,肩负的正是这样的使命.挑战之一:到本世纪末国家要完成“普九”任务,从现在起到2000年师专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质量上乘的初中教师?挑战之二:“普九”任务完成后,二十一世纪初,师专向何处去?大家知道,师专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内部结构中属于薄弱状态的层次,如果以这样一种软弱的姿态去面对如此强大的挑战是不能完成重大使命的.因此,高等师范专科教育必须在实现标准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才能肩负起如此艰巨的责任,才能在应战中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3.
在师专光学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实验,目的在于探讨:1、光学课程结构改革;2、光学教学方法的改革;3、光学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的指导思想贯彻了综合化倾向、师范性特征、三个面向原则。经过试验,在扩大课时容量、节省授课时间、加强讲课的生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等方面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以1902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的师范馆为发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至今已达到160所。1961年,教育部决定:师范专科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初中教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全国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就是说到2000年,我国的师专基本上完成历史赋予它的培养初中教师的神圣使命。今后的路怎么走?在距离世纪之交还有几年的时候,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国高师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设想,师专的发展方向是: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地方性的、综合性的高等专门学校,它的任务是培养包括师资在内的理、工、农等各类大专层次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5.
所谓“内刊”,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取得国家统一刊号、不能公开发行而仅持有“内部报刊准印证”的报刊.据广西新闻出版局1995年6月统计的数字:广西现有公开发行报纸69家,内部发行报纸207家;而公开期刊有160家,内部期刊有180家.内刊数量远多于公开刊物.就全国其他省份而言,情况虽非千篇一律,却也大同小异.在报刊行业,内刊所占比重极大.正因为如此,内刊在活跃文化生活、促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已以铁的事实存在而为人们所认同.但尽管如此,内刊编辑们所走的却是一条充满艰辛之路,特别是高校学报这一摊,更是荆棘密布,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本设想旨在针对初中学生,从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入手,从基础抓起,加强这一薄弱环节。为此,本文拟对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教法作些改革性的探讨。 二、指导思想 本改革设想的主题,是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1、要求初中学生人人动手,从学习小实验小制作开始学习物理学;2、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亲自动手,集中地连续地做小实验小制作,体会物理学家在探索自然规律时坚持努力奋斗的精神,了解他们在探索和奋击中所遭受的失败与所取得的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3、通过加强实验教学,使学生获得科学的感性知识,并进一步诱导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达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