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琳同学问:读鲁迅的小说《祝福》,总觉得作品中的“我”有点阴阳怪气,很不是滋味。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我”这个人物呢? 《祝福》这篇小说是通过对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的刻画,来深刻地反映封建礼教摧残下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  相似文献   
2.
一、下列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手斤(zh台) 楔(xi百)子(文中指杂剧里 加在第一折前头的小断) 达旦(直到 第二天早晨) B.雀鹞(y白。) 惨黑(黑得厉害) 民不 聊生(在黑暗统治下,人民无法生活) C.虫蠹(dI=I) 垂涕(流鼻涕) 悦耳动 听(好听,使人感觉有兴趣) D.藏蛰(zh台) 至诚(诚心诚意) 镇日 (整日) 二、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于是给自己取了个笔名“瘦鹃”,从此东投 西抹,缘出致今,倒变成了正式的名号。 B.林鹃贯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 C.亡友马孟容兄给我划杜鹃和杜鹃花,提诗 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  相似文献   
3.
夏文姿同学问:《察今》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容易把握,但作者的思路很难把握。应该如何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呢?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察今”,也就是说,制订法令制度,必须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不应该泥古不变。但是文章开头并没有提出中心论点,而是光讲“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为什么不可取法“先王之法”呢?作者讲了两点理由:一是“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年代久远,“人或益之,人或损之”,几经增删,已非古法原貌,所以“不可得而法”。二是即使“人弗损益”但先王之法是对当时来说“有要”,并不适用于今天。为什么先王之法不适用于今天呢?因为“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是从当时的人出发,是为当时的人而设的,所以当今制定法令制度的人只能“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也就是说要根据当今的需要来制定法令制度。行文至此,明确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要“察今”。接着作者举了日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