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司马迁不仅对什么是人才有着明确的标准,而且对怎样成才、怎样理解、使用和爱惜人才有着精辟的见解。认真研习这些见解,宏扬其中的有益部分,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顺应很势逆境成才在司马迁看来,人才不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而是形势的产物。如果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的难题没有对人才的需要,这人才是不可能出现的。《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自序》)说,李斯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因时推秦”。司马迁借贾谊《过秦论》的话说,陈涉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从民欲,“是以陈涉不用场武之贤,不籍公侯之专,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  相似文献   
2.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唐浩明先生长篇小说《曾国藩》第三卷第二章第八节酣畅地描写了曾国藩、彭玉麟微服游焦山的情况。其中有这样一段: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的发愤之作《史记》130篇,除《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和《陈涉世家财,都有“太史公日”,其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自序》),是司马迁的自传,说的是《史记购写作心态及全书各篇的写作意图,可说是一篇大“太史公日”。另外,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其中心也是讲《史记》的写作,与《自序》合壁生辉。司马迁承父业修史,而父子同称“太史公”。这样,“太史公日”中的“太史公”,有的是司马迁自称,有的称其父司马谈。除了最明显的父教子之类的场合外,已无法确知何者为父,何者为子、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所有…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大观园青少年诗歌作家群中的翘楚。她对及门弟子香菱的教学过程和所阐发的诗论,是《红楼梦》的一大奇观。请看第48回她发表的由香菱引出的一段话:香麦笑道:“我只爱陆改翁诗‘重市不卷留香久,占现微凹浆里多’,说的真切有趣。”黛王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没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请全集》,你已把他的五亩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I,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