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发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由于晚清以来“中国”形象发生了从“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被动转化.这种“空间”认识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启蒙和救亡意识,最终使我们抛弃了传统的循环论而接受了西方的线性时间观。现代文学观念的产生正是建立在传统/现代的“时间想像”和中国/西方的“空间想像”的基础上的.而“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种制度化力量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关系,成为我们理解它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是现当代文学重大命题的一个理论浓缩,90年代“现代性”视角的引入使它受到了系统批判。但这种批判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二者在方法论上有一致性,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应简单否定,而应该坚持历史批判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理论是后现代挑战现代的产物,它为现代文学界反思五四启蒙和晚清以来的现代化道路提 供了一个理论平台,多元现代性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探索中国的现代性道路.但是研究界对现代性的盲目推崇使 它陷入了新的一元论和本质主义倾向,并且忽视了对它背后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 性的"双刃剑"特征,反对将其视为现代文学研究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4.
因为《记念刘和珍君》的巨大影响,以及大量三·一八惨案的资料汇编,此事似已题无剩义,譬如朱正最新的鲁迅传记《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在第十五章“刘和珍之死”里仍然是政府屠杀、群众惨死、泣血控诉的旧说法。但实际上,这些认识和价值判断都明显受到了鲁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社会的精神之源和知识分子的立命之本,“启蒙运动这样伟大的思想运动是如何在社会中传播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如何?”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它的最大困难在于影响的难以证实,面临着方法和材料的巨大障碍,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学者罗伯特·达恩顿(1939-)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现代性"取代"现代化"成为核心话语,它为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然而近年来对它的认识越来越宽泛、芜杂,其阐释力逐渐丧失.在这种时候不要轻言"终结",而应返顾它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历史的清理中去寻找新的突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