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个体心理自助和集体心理互助相结合的训练模式为突破口,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型。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实现:一是建立大学生个体心理自助的模式;二是建立集体心理互助的模式。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缺陷.对个体心理自我救助的五个主要途径及集体心理互助的类型、组织机构和成员行为进行了剖析,从而初步形成我国大学生心理自我救助的系统,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走出一条更加科学的路子。  相似文献   
2.
阐述QIUS气质量表编制的理论依据和编制过程;介绍量表检验方法及信度、效率的可靠性;阐释量表的主要特点及量表的使用方法;论证气质类型与学业成绩、性别差异、性格品质的关系,突出本量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有关人类的认知和心理归因是哲学第一命题。洛克批判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天赋知识论”,坚持经验到观念的这条认识路线,但用矛盾律否定矛盾律的普遍性,陷入悖论的怪圈。程跃把目光对准千百年来哲学先验论和经验论两大学派,认为“先验与经验”存在概念及其延伸概念的混淆,前者错误在于强调个体的先天性成分,后者错误在于不去研究先天性的本质含义。程跃建立起全新的科学心理学体系,对科学心理学的前行方向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做题时.你会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问题其实不难,可你却经常被题目给出的条件"忽悠",最终得出了错误答案.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下面几道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钱学森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讲话,倡导并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出创建思维科学的意义——人类第五次产业革命即新技术革命的需要。钱老提出"把形象(直感)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的突破口",30多年来,形象思维及整个思维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应用都有很大的进展。实践证明,钱学森的预言是正确的,思维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突破对21世纪新的科学革命、教育革命和社会革命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钱学森发表一系列论著,倡导思维科学研究。1984年在全国首届思维科学讨论会上,钱学森预言:“思维科学的研究将孕育一场新的科学革命。”30年来,他还在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通信中,为思维科学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创立提出许多开拓性的见解,并以科研系统工程的战略眼光组织有关研究人员合作攻关.为思维科学研究及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开拓性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心理救助应急能力评估是城市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心理救助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对增强城市灾害管理能力和提高政府部门对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文献搜集、临床试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因素分析法(Factoranalysis)、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建立起城市灾害心理救助应急能力评估模型。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和安全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将经典的控制情境命题法延伸到模拟情境命题与虚拟情境命题等领域,从而构架情境命题的新理论,拓展其应用领域,为各级各类的人才选拔考试提供多元命题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思维链本身的结构来探索信息输入、加工、储存、输出整个过程的思维物化和量化的可能性:借助心理测量学的经典学说,对思维测量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量化路径、量化对象、测量法则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研讨了思维测量的标准化手段和技术。本还以世界科技的发展为思维测量学的宏观背景,指出未来思维测量的突破方向,构筑新的思维测量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新学科评估的五项标准,论述潜能发展学说的学科地位。潜能发展学说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伴随着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而发展,逐步形成自身的学科体系;潜能发展学说的研究对象有其特殊性,贯穿于人的成长过程;潜能发展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个体发展"动态分化"的理论和遗传潜能范围理论,并且在批判高尔顿的天赋归因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描述遗传(潜能与差异)、环境与智力的潜能发展学说三维基本理论模型;潜能发展学说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元分析理论应用于潜能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进行独生子横向比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潜能发展学说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要注重"后期潜能开发"的研究,形成更多的学术成果,使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