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
从晚清到民国,梁启超对"天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包括从华夏中心主义到"世界主义的国家"的转变,也包括从大同理想到"全人类大团体"理想的演变,最终形成了对于今天仍颇具启发意义的"新天下理念"。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思想呈现出"国民-群-民族国家-世界"的结构特征,它是对传统"身-家-国-天下"思想体系整体性批判的结果。在传统与现代两个体系的转换过程中,梁启超思想隐含着一系列有关中国现代性的命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 ,作者通过克洛德的形象一方面揭露了基督教禁欲教义对人们身体的残酷戕害 ,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当时人们身体意识艰难的觉醒过程 ;在霍桑的《红字》中 ,面对清教极端禁欲教义的无情压迫 ,海丝特那强烈的身体意识在时代先进精神的指引下对前者进行了有力的抗争。从克洛德到海丝特 ,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不断摆脱神权统治 ,争取个体独立的过程。长期以来 ,尽管为了恢复身体的本来面目 ,人们与宗教、理性、政治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但真正的身体社会并未到来。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性的发展过程中,审美现代性以非理性和生命感性为价值核心,成为启蒙现代性的对立因素.通过对"非平衡性人物"的描绘和对"异教精神"的追求,哈代的悲剧小说表现出强烈的审美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路翎的文学创作风格与俄苏文学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在精神气质上,特别是语言风格、作品人物的行为模式以及关于人物的潜意识描写都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即:文本中的人物在语言表达上往往都流露出强烈的情绪化特征;文本中人物的行为模式主要呈现出“毁灭”与“复活”的鲜明特征;在描写人物的潜意识方面,都非常注重利用“梦境”与“幻觉”来进行深层揭示。路翎与俄苏文学之间存在的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影响/接受”关系,其中渗透着作者的许多独特思考。相较俄苏文学而言,路翎的创作风格整体上呈现出“趋同”和“悖离”的二重特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助空间批评理论从空间角度对哈代的《无名的裘德》进行深入解读。《无名的裘德》这部作品当中对乡村空间、边界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予以了展示,空间批评视野中的《无名的裘德》所展示的空间画面个性鲜明,本文主要利用空间批评理论,从《无名的裘德》研究中的空间概念及空间叙事、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互相交错两个角度着手,对《无名的裘德》进行剖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对于中国而言,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发展,也要追求思想的发展。经济建设与思想建设是推进中国向前发展的两支中坚力量,二者一样重要,绝对不容许顾此失彼。现在中国的经济建设已经搞得有声有色,现代性的思想重构也在逐渐展开。在本文中,笔者将对中国现代性思想重构展开研究,笔者首先分析构建社会主义新模式与先前社会主义模式的区别,接着提出中国现代性思想重构中的民主新觉悟,然后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性思想重构中的历史传统,最后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的罗马剧着眼于英雄形象的塑造。英雄人物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本真的生命形态,这也是导致他们从荣誉之巅走向毁灭之谷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他们成为英雄的主导因素。在悲剧英雄身上,莎士比亚对于理想人性的探索得到了艺术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空间批评理论从空间角度对哈代的《无名的裘德》进行深入解读。《无名的裘德》这部作品当中对乡村空间、边界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予以了展示,空间批评视野中的《无名的裘德》所展示的空间画面个性鲜明,本文主要利用空间批评理论,从《无名的裘德》研究中的空间概念及空间叙事、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互相交错两个角度着手,对《无名的裘德》进行剖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