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08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邵元生 《少年读者》2008,(4):I0006-I0007
运用典故,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增强了作品的意蕴,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2.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它会影响交际双方的表达与理解。语言表达常需借助语境,而语言的理解更需借助语境,语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即语言环境(linguictic context)和语言外语境(extra-linguistic context or context of situation)。本试图从时间、地点、人物和社会化等几方面探讨语言外语境对语义的影响,目的在于帮助英语学习正确理解语言外语境所表达的意义,从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共同参照关系的分析入手把话语和篇章中与共同参照有关的关联手段分为重复、部分重复、替代、省略和词汇关联五个部分,并一一作了分析,然后对话语和篇章中其他的一些关联手段-话语标记和内在的语义联系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我国语文教育传统教学规律是在历代语文教育的演进中积淀并流传下来的教育文化成果。它既有思想、理念层面的内容,也包括原则和方法等操作层面的东西。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需要新理念,更需要遵循教学规律。不违教学规律,才能使教学有个保底的要求。实或新理念,而又遵循教学规律,两者缺一不可,惟其如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创新,也才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应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整套语文新教材中,文言文篇目增幅较大,所选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文言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礼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和文化中,但不同文化中实现礼貌的方法和礼貌的衡量标准却有所不同.从礼貌与禁忌、礼貌与称呼、礼貌与恭维等三个方面对汉英礼貌用语的对比中可以发现礼貌是相对的,具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得体才是语用的最高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引进与言语行为相关的礼貌概念,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礼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准确、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交际策略,从而尽可能避免交际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运用典故,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增强了作品的意蕴,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用典有以下几个情形。一、点化引用前人诗句点化引用不同于直接引用,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点化了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一句。夏完淳《别云间》:"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中的"毅魄",语出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改的推向深入,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现代文中一些沿用多年的陈腐篇目多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时文佳作。这些新的篇目闪耀着人伦、道德情操的光华,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为我们的教材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增加了时代气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后,中考语文也相应改革,选题突破了“课内选材”的局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