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邵明煌 《江苏教育》2001,(14):34-36
初中物理课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物理,人人获得必要的物理,不同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所有人的科学素质都得到提高”。为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科学的结论,更需要关注科学过程的学习和体验,进而为全体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而创造条件让学生“做科学”,就是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参与和实践来感悟科学方法,学习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思想初中物理“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属于物理规律的教学 .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 ,是其本质联系的反映 ,它是以观测和实验为起点 ,从中获得思维加工的原材料 ,对物理世界秩序性的整理和规律性的数学描述 .物理规律的教学 ,主要是建立在定量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观测、经验、概念、假说等环节 ,总结和归纳成物理定律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的双边活动 .对于物理规律的教学 ,从物理规律形成的过程来看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的感性材料 ,通过有关的定量实验和观测 ,创造一个理想的物理情景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及时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物理规律的基本特征 ,可以把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感知阶段 学生通过外部感受器将所获得的信息输入大脑形成表象 ,如果说观察是思维的窗口 ,那么感知则是一切智力活动的门户 .2 .加工阶段 对物理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 ,确定各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3 .形成阶段 借助于形式推理和物理量值间的数学关系 ,使物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