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2024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应用题教学,如何让学生在自主质疑、探索求解中得到主动发展呢?在宁波市教坛中坚评比中,我设计执教了“工程问题“一课,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有所体现.现将教学片断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2.
邵陈标 《辽宁教育》2007,(12):54-57
以往,笔者曾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公开课,根据当时执教情况,笔者写了教学案例《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以下简称“原设计”)。如今,我重新设计并试教这一课(以下简称“新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将这两次教学的片段对比分析,形成一些思考,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3.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起始概念课。人教版教材安排了游乐活动的素材和用小棒摆各种图形的活动来引入乘法,应该说教材上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把这些素材在一节课中一股脑儿呈现,表面上十分热闹,但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的课甚至在学生摆小棒、写算式的操作活动中耗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如何恰当地选取素材,采取简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建构乘法的概念呢?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讲,大部分学生已比较牢固地掌握加法概念了,但对乘法知之不多。即使部分学生对乘法已有所认识,但是这种认识…  相似文献   
4.
邵陈标 《辽宁教育》2007,(11):56-59
“有余数除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编排三个例题来构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别为: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余数比除数小。这块内容已经有不少经典案例研究。如:上海顾泠沅教授指导下的“分豆子与有余数除法”、杭州丁杭缨的“方法可以多样,但需要有主心骨”等。前不久,在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听了吴老师执教这一课,对整堂课中借助小棒搭正方形学习有余数除法,顿觉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5.
“数学广角”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教材专门增设“数学广角”内容,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广角”的灵魂和核心,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广角”蕴舍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着内在联系,为此在教学中要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核心,把握目标定位,整合教学资源;以活动体验为基本形式,感悟数学思想;以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培养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的一生功勋卓著。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诸多积极合理的因素。这些合理因素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课前思考】圆的认识是一节经典老课,很多名师和新秀对此作过精彩演绎,笔者曾在《小学数学教师》上也发表过《圆的认识教学对比与反思》的文章。如今,重上这节课,在浏览了各种版本的教材发现,基本内容没有多大的改变。如何在原先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这就要从研究学生入手。于是笔者在课前对全校3个班125名学生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46页和"做一做"及第49页练习十的1~3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屏幕显示:宁宁和波波登录了东方热线(网址:www.cnool.net),正在看一则新闻:A月6日中午12∶00,警方接到110报警电话:在h高速公路上,有x个犯罪嫌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46页和“做一做”及第49页练习十的1~3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屏幕显示:宁宁和波波登录了东方热线(网址:www.cnool.net),正在看一则新闻:A月6日中午12:00,警方接到110报警电话:在h高速公路上,有x个犯罪嫌疑人驾驶着车牌号为浙B.T0666的出租车,以每小时口千米的速度朝S方向逃跑。警方快速出击,经过t小时的追捕后,将他们成功抓获。  相似文献   
10.
B案     
【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闷雷滚动、山崩地裂、人声鼎沸”等词语。2.小组合作探究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第3、4自然段。4.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