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邹学萍 《成才之路》2011,(23):71-71
随着大家对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不断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已经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在新课程理念下,它也存在着弊端。每一次提出任务的人是谁?众所周知,都是我们的教师,学生的主体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就没有发挥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一些现象。学生处于探究与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可监督性不强,一些本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主体性体现的最高层次,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就谈不到在学习中创新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方法、策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中培养学生主动汲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本文我从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汲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邹学萍 《考试周刊》2011,(51):160-161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信息技术课堂开放性很强,学生思维旁逸斜出是常见现象,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超越预设轨迹的“意外”发生。对于这些“意外”我们不能排斥它,而应该关注、思考、捕捉这些“意外”,并进行巧妙引导,让这些“意外”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有效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意外”中收获“意外”。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妨这样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