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朝鲜朝中期的文坛,创作思想与文论观点开始弃宋而转入于唐。在这样的大的文学思潮转变过程中,李睟光的苏轼批判是这一文学思潮转变的代表性标志。苏轼所关注的问题是从哲学思想入手,探讨文艺观的问题,而李睟光对苏轼的误读,是将苏轼的文艺思想重新纳入哲学思想,从全面承纳程理学的角度,借阐释苏轼文艺观来批判苏轼哲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3.
吉美坚赞——他既不是先知先觉的转世活佛、也不是身居高处的高级官员、更不是腰缠万贯的顶级富翁;而是一位慈悲智慧、受人尊敬、目光长远,甘愿将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视藏族教育改革为己任的出家僧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徐訏在动乱的时代中长大,经历了两次大的革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短短几十年工夫接触了各种社会思潮,也实践着各种学说。作为"旧时代"成长起来的"新学人",徐訏处在"旧道德"崩塌与"新道德"未治的两难境地。于外,徐訏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向个人主义道德观的转变,于内,徐訏尝试建立两性和谐的性别道德观。而在其小说之中,道德观的演变与他的创作理论形成了彼此吸收、互相转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