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传递迅速,人们可以通过高科技直接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其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的处理活动。信息处理活动,包括信息的制造、获取、转化、传递等,它和历史科的材料收集整理的能力要求一致。这种能力绝不是经过背诵知识和应试操练可以培养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渗透并适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长时间培养而成。  相似文献   
2.
邹樱 《科教文汇》2014,(23):181-182
在高中学习阶段,高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语言课程,对于培养高中生的文学素养与语言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矛盾与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以期能够有效提高普通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作为四个高考实验区之一,对其改革进行总结和评估的探索,无疑会对今后高考改革起到更加理性地推动作用。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发现,师生对广东省新高考的总体评价,呈现出下列特点:第一,对新高考模式基本满意,并未出现重大争议或不满;第二,对高考制度的不可替代性认识日趋稳定;第三,高考改革具体环节的问题,依然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省级重点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1.兴趣:①对历史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②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已不满足教师对课文的简单重复。2.记忆:对刺激记忆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遵从记忆规律。3.思维:①逐渐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转变,日益认识到自身的要求,自我探索意识强烈,不希望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有意识地以教师的治学方式认识历史。②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有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但仍偏重形象思维,对片面、零碎的史实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归纳能力。③已初步学习了历…  相似文献   
5.
6.
试题难度是在所有测验质量指标中最为大众关注的指标。尽管大家知道"水涨船高"的道理,但是每年高考后媒体、家长和考生谈论最多、最敏感的话题还是试题的难度。试题难度可能是社会对高考试题最直接的感性认知。另一方面,从测量学角度来看,一份能有效达到测试目的的试卷往往与难度有较大的关系,试题难度与测验最重要的指标如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等密切相  相似文献   
7.
课堂评价是日常学业评价的主要渠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历史课堂评价,评估的是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习,与预期应达到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间的差距和未来努力的方向。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评价对新课程改革的落实有重要作用。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历史课堂评价,一要依据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课程内容建构课堂评价目标,课堂评价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学生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两方面要求;二要将评价渗透于课堂教学全过程,课前学情评估围绕评价目标进行,评价任务与教学任务、学习任务三位一体,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呈现核心素养的实际表现;三要使反馈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反馈需坚持重目标、重思维、重证据、重增值的评价原则,帮助学生缩小已有历史学科素养和认知能力与评价目标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考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重视对能力的考查,到20世纪90年代,命题指导思想逐渐以"能力立意"取代了"知识立意"。随着21世纪新课程的推进,高考历史更关注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以专题式体例,古今中外贯通地编排。从认识历史问题的角度重新整合了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这种变化拓展了历史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高中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但是由于体系造成的知识断裂,以及初中历史教学的薄弱和不平衡、学生历史时空感的不足等因素,在有限的课时中,这种体系的优势很难得到发挥。而各种版本的教材也给教师带来困惑和无所适从。总之。新课改不但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和经验储备,而且也对教师的专业功底和教育思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设计应从这一实际状况出发,树立系统学习和系统指导的意识,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专题式教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