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明代庶吉士制度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科举取士的基础上,明代创立了庶吉士制度。有明一代从新科二甲、三甲进士中选拔庶吉士,培养三年,优者留为翰林官,次者出为科道、六部主事等官。这一制度在选官制度史和教育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制度对明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翻译科是清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清代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翻译科开始于雍正年间,但雍正年间只有翻译童试、翻译乡试,乾隆年间才开始有翻译会试。嘉庆之后翻译乡会试才正常化。翻译科分满洲翻译、蒙古翻译、宗室翻译,其中以满洲翻译为主。满洲、蒙古、汉军均可参加满洲翻译考试,而只有蒙古人才允许参加蒙古翻译考试。嘉庆之后,宗室翻译停止举行。道光之后,蒙古翻译停止举行,仅有满洲翻译。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增多的宗室人员,如何解决他们的出路,成为清朝统治者需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否通过科举来开辟宗室的出路,在嘉庆前还处在争议与探索阶段,直到嘉庆年间才确立宗室科举制度。嘉庆、道光年间先后确立了宗室会试覆试制度、乡试覆试制度。清代宗室乡试、会试覆试制度完善了宗室科举制度,这一制度防止和减少了科场舞弊行为的发生,基本上达到了覆试的目的,维护了宗室科举的相对公平、公正性。  相似文献   
4.
5.
邹长清 《历史档案》2011,(2):45-55,72
目前,学术界对于清代翻译科的研究已有关注,而对于翻译乡会试覆试制度①则少有人涉及.笔者在《清代乡试覆试考论》一文中②,仅对翻译乡试覆试有所涉及,不少问题还需探讨.  相似文献   
6.
明代靖江王社会地位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初靖江王朱守谦是首批受封的藩王之一,他是作为郡王分封的。明初靖江王的社会地位比较特殊。从经济待遇、军事特权来看,他低于亲王,高于郡王,从政治待遇来看,他近似于亲王。靖江王的社会地位在不同时期是有变化的。朱守谦之后,靖江王被明确定格为旁枝郡王,社会地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