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和要求 1.认识皮球,知道皮球是圆溜溜的,用橡胶做成,里面充满了气。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皮球,打气筒,在活动区布置充气  相似文献   
2.
郁玲玲 《贵州教育》2012,(23):18-20
音乐欣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是比较弱项的内容,需要教师自己具有较好的音乐素养。在上个学期我市幼儿园音乐学科基地好课选拔赛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上的音乐欣赏课,由于自己没有完全理解音乐,吃透教材,导致教学活动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提高教师驾驭音乐欣赏教学的能力,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个教学活动——中班音乐欣赏《拍蚊子》,由笔者负责展开了优化教学研讨,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幼儿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很多老师怕上音乐欣赏课,上学期我市幼儿园音乐学科基地进行好课选拔,音乐欣赏课占比极少。有的欣赏课由于教师没有完全理解音乐,把握教材,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提高教师驾驭音乐欣赏教学的能力,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个教学活  相似文献   
4.
作品分析:“花儿与蝴蝶”选自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化蝶片段,是AB两段体的乐曲。A段前半部分朦胧而宁静,犹如花儿在甜甜的梦乡里,后半部分起伏而华丽,恰似花儿竞相绽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B段音乐的旋律优美动人,仿佛蝴蝶在翩翩起舞。这两段音乐结构完整,形象鲜明,长度也适中,比较适合中班幼儿欣赏。目标: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了解乐曲的AB结构。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花儿的开放,感受A段的宁静、起伏;通过模仿蝴蝶飞及创编蝴蝶停在花上的造型,感受B段的优美、柔和及乐句时值。3.鼓励幼儿在分角色表演时,运用动作和表情与同伴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5.
操前韵律是幼儿早操前的一种准备活动,是一种侧重于集体合作表演的韵律活动。幼儿每天都要接触操前韵律,对其中的音乐、情节、动作等印象特别深,因此,与其他活动相比,操前韵律有着独特的优势。鉴于操前韵律这一特殊作用,结合我园乡土课题的研究,我们尝试在操前韵律的编排中融入本土音乐和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增强操前韵律的生活性、趣味性和独特性。在此,笔以大班操前韵律《吕四风情》为例,谈一些编排体会。  相似文献   
6.
课程回归生活,生活丰富课程,这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生活是他们最熟悉的,因此他们常常会对身边的一切显得熟视无睹,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味道。但是生活就像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财富的宝库,它是语文的源泉,如果把它挖掘开来,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所用,那我们的教学就会变得鲜活、丰富,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7.
数字标记     
为了给幼儿提供学习简单数字的生活环境,我把幼儿的小毛巾、小杯子、小床等上面的实物标记改成了数字标记。考虑到有的孩子对两位数不敏感,尤其是12和21、13和31等易混淆的两位数,我便把数字打印在不同颜色的纸上,1-9号红色,10-19号蓝色,20-29号绿色等,让幼儿对色找号,减轻难度。  相似文献   
8.
大班韵律活动《手影舞会》是我和钱磊师徒二人共同打造的一个教学活动,历时近一年,横跨两个学期,前后共展示六次(启东四次、南通和苏州各一次),期间的试教多得已记不清多少次了,最后一次在慕卿幼儿园“学习《指南》活动”中展示,得到了南师大虞永平教授高度评价.教研室陆圣红主任一次次给予我们开放活动的机会,使我们有了不断优化这个活动的压力和动力,使教学活动一步步走向成熟,我们师徒二人在一次次的磨课中也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9.
关于幼儿音乐欣赏教学,许卓娅老师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进行过“多通道参与模式”的研究,即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不仅仅使用听觉,而是调动多种感官来丰富、强化听到的音乐内容”。这种以“多通道”为教学手段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提高了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但也有很多教师曲解了这一研究成果,把作为教学手段的“多通道”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点内容,忽略了对音乐本身价值的有效挖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