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甘南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且以藏传佛教为主、宗教多元化、信教群众为数甚多又相对集中的民族聚居区。民族宗教和谐与否关系到地区稳定与社会和谐。结合宗教在该地区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及特点,认识宗教问题的复杂性及对如何促进地区宗教和谐进行探讨,是维护甘南地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求同存异,发挥宗教文化与宗教界人士的积极作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达到宗教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儒家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治国思想的核心 ,它体现在传统的儒家政治生活中。在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强调仁政、重视民生及德主刑辅等方面 ,都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面貌和民族的文化性格。对这种在中国延续两千年的传统治国方略进行深入探讨 ,对当前中国实施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重点和难点在西部民族地区。西北地区的人口较少民族由于其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其发展水平在西北地区的人口较少民族中居于前列,但由于该县在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所具有的特殊性,距全面的、高水平的、各领域协调均衡发展的小康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据此,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对西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民族教育作为提高各族人民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目前其发展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要实现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要结合实际,对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进行改革与创新,使教育切实为实现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该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政治优势.同时该地区民族关系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根源,也有现实根源,集中反映了历史和现实诸多不利因素对民族关系的影响.通过大力发展当地经济,进一步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实施,提高各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等途径促进民族关系的协调发展,是该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