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郑春清 《福建中学数学》2003,(8):35-35,F004
《2003年福建省达标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数学理科第19题(文科第20题)的得分率只有0.3,分析其原因竟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试题的数字太大,计算繁琐,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算出正确的结果.这道试题与近年来“减少计算量,增加思维量”的高考命题方向不一致. 另一种意见认为:问题来源于实际,若为了好算而缩小数字反与实际不符,本题有多种解法,有的方法计算非常简单,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能够“避繁就简”灵活处理,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数学素质. 究竟哪种意见正确,不好凭空而论.还是把试题以及笔者所想到的各…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充分说明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技术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展示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我近年研究的数学科创新教学的课题内…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并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例举了五个课堂情境案例,并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徐彦辉在《数学理解三种方式及其课堂教学特征》一文中指出,数学理解有三种方式,即记忆性理解、解释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其中,记忆性理解的教学只要求学生记住事实材料,通过机械记忆模仿与简单套用;解释性理解的教学是通过教师对原理、理论的系统讲解,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但学生得到的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非自身领悟的  相似文献   
5.
2001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乍看起来并不难,然则成绩却不高。根据省高招办和省普教研究室统计的结果,全省理科的得分率为0.59,科的得分率只有0.4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