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传媒伦理不仅是传媒自身发展的必要,也是当今社会建构的必要。从大众传媒的社会伦理角色、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重建的吁求以及传媒伦理缺失所引发的改造需要这三个方面都可证明传媒伦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传媒娱乐化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世纪90年代以束,在市场理念的驱动下,伴随着我国传媒市场化、商业化浪潮的兴起,传媒领域还掀起了一股娱乐化的浪潮。虽然,对当前的传媒娱乐化浪潮下定论尚显为时过早,但时传媒娱乐化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反恩却很有必要,因为,传媒娱乐化中经济伦理问题、人文关怀失住、对道德意义的消解及传媒娱乐化在价值导向上的背离等问题不仅关涉传媒自身的道德建设,也直接关涉到当前我国社会重建中的道德建设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报道中坚持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业的最基本要求.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新闻从业人员都严格执守了这一原则,部分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着"新闻失实"与"有闻必录"的两种极端取向.从伦理的角度看,新闻报道在执守真实性原则的同时,还应着力凸显新闻事件对于社会及人们生活的意义,以帮助社会公众履行其作为公民的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4.
从伦理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有着丰富伦理内涵与明确道德价值指向的概念: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和谐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这种发展理念的核心与灵魂是"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理性,和谐社会强调共享与共识,其本质则在于"和而不同";作为一种制度设计与操作层面的实践追求,道德建设不但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而且还指明了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方式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媒体道德辩护—兼论传播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猛发展的大众传播媒体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们的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成为至少一种传媒的忠实“俘虏”。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大众传播活动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类组织普遍性的传播参与,传播道德问题显得日趋突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因为职业自律、侵犯公众隐私权、传媒的社会责任、文化建设等等道德“罪行”,大众传媒被推上了当代社会的道德法庭,正接受社会的道德审判。在这里,每个人都成了理所当然且理直气壮的审判官。诚然,大众传播媒体的功能不仅囿于报道、劝说、陈述、娱乐,人们还有理由期望它能把握事实总体上的责…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人民”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人民”一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次使用,既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以及社会主义中国的真正主人身份的认同与重视,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权力、人民利益、人民幸福等问题的高度关注。整体地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主要有三个维度的含义:首先,作为主体的“人民”,“人民”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绝对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还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其次,“人民”既是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成员,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员。最后,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中,“人民”的身份、地位与作用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人民”概念的这三个维度并非各不相干,而是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它们既充分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发展思想,又从人民观的维度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目标、任务与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