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有关健康人格的讨论正在广泛深入 ,作为健康人格的核心———心理素质 ,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在构成人格的诸多条件中 ,心理因素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人的知识积累和运用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不仅仅取决于认知要素 ,还要受到情感的激励、高尚人格的引导、顽强意志的支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就是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 ,即个体能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责任 ,能够在自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实现对自身和社会的改造。那么 ,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呢?一、…  相似文献   
2.
郑玉刚 《华章》2008,(20):91-92
缺乏自由和规则是高校创新环境建设的最大障碍.破解此问题,需要从物质环境和外部制度环境建设入手,特别是加强学校内部制度环境建设,通过创新管理理念,树立师生中创新典型;开展创新教育探索;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良好组织机制,以及加强对科学研究活动的正确管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学生专业性的欠缺和主观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导致这种评价方式存在较多不合理性。为此,改变现行综合评价中各方评分权重、优化学生评分统计方法、针对不同课程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是解决好此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未来日趋细分且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给大学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达到这目标,既需要专业能力强且善于引导的优秀教师,也需要有一定素质和有认真学习态度的学生,欠缺以上任何一方的任一项条件,理想的教学效果都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用企业激励理论构建高校激励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员工(包括教师和其他科研管理人员)作为实现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的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肩负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管理及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相关职能,其系统激励体系的构建和整合一直为人所忽视.首先从正确理解和区分不同部门员工的职能属性和地位入手,在激励体系构筑方面全盘设计,综合考虑,才能达到运转协调、激励有效的制度效果,反之,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办好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而由此必将给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6.
郑玉刚 《华章》2008,(19):91-92
缺乏自由和规则是高校创新环境建设的最大障碍.破解此问题,需要从物质环境和外部制度环境建设入手,特别是加强学校内部制度环境建设,通过创新管理理念,树立师生中创新典型;开展创新教育探索;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良好组织机制,以及加强对科学研究活动的正确管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将博客平台嫁接到学校和教师管理工作实践,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但教师在利用博客享受信息化成果的时候,应当“扬其长,避其短,克其弊,正其位”,走出博客使用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2011年5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一卡恩困涉嫌性侵犯酒店女服务员在纽约被逮捕.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环球财经"栏目全程关注事态进展,寻找发力点,全力备战节目播发.从5月下旬开始策划,经过近一个月录制剪辑,在6月23日,IMF选战揭晓前,播出演播室访谈《IMF选战:权战?钱战?》.当时正值"选战"局势最扑朔迷离之时,《IMF选战:权战?钱战?》的适时播出体现了热点选题时效性、前瞻性、深度性的较好结合.  相似文献   
9.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比较分析及其目标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对市场营销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将越来越全面,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将越来越适应市场需求。面对这种演变趋势,作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和输出机构的高等学校,不得不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变迁之需求。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市场营销专业中的三种主要教学模式,并结合时代发展态势及市场营销专业内在学科特性进一步指出,“案例教学 模块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教学模式是市场营销专业未来的一种目标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考核和分配制度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的绩效,促进企业的发展。从主观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的参考标准出发,提出以主流评价法、均值调节法、能力跳板解决主观量化考核的不足,及以动态股权激励模型解决当前收入分配体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