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郑美花 《职教论坛》2012,(14):21-2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改革试点中的亮点和热点.对现行国贸实务双语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改革传统的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转变为按“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内容注重综合能力、成绩评定综合性”一套考核方案,以期能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转喻的多维角度探讨其存在的理据,以便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其本质,把握其规律性,更好运用到学习和日常交际中去。  相似文献   
3.
对话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不是指人类的语言交谈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融、沟通、理解。文本作为一种表现生命的形式和存在形式的主体,与学生对面,构成了二者之间的对话关系。胡塞尔主体间性理论认为,人是主体,而人的语言在历史传统中形成的种种文化如作家创作的各类文章也是主体。人与文章是一种互为主体、互相理解、互相沟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郑美花 《考试周刊》2009,(19):101-102
转喻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即用凸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的认知过程。本文探讨了转喻的认知理论及其产生的理据,以便我们能够全面地理解转喻的本质,更好地运用到学习和日常交际中去。  相似文献   
5.
课程体系是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应以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为切入点,对国贸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翔实的分析与研究,以期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课证融合”、符合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为确保学生学习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实现提供理据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只有人的现代化,才会有社会的现代化;只有农民的现代化,才会有农村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以人为本。本文从发展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者和管理者的素质提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是社会的需求。以人力资源为基础阐述了现代农村教育模式除学校教育外,实施经济、科技、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农村经济主体领导者或管理者应转变观念,重视培训的战略地位,对农村科技培训逐渐形成终生学习和终生培训制度,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