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社会实践教学的不同模式的调研,揭示并解释构成教学模式差异的教育因素及其对大学生的获得感(德育实效的核心指标之一)的影响。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问卷调查法与半结构式访谈法,调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三所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开展情况、教学模式与学生们的获得感。研究发现:思政课社会实践根据"支持程度"和"参与程度比"两大维度存在四种不同模式;进一步发现四种不同教学模式下的获得感存在差异,模式D总体上显著优于其他三模式,排除可能受到学生个体素质影响较大的模式D后,模式C显著优于模式A;而教学模式中的差异性因素能够显著预测获得感的相关维度,其中支持程度能显著正向预测思政成效、政治社会观、公民行动意向、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自我效能感,而参与程度比显著负向预测社会自我效能感、政治社会观。基于对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改革现状的反馈,本研究认为,可以从支持提升、制度完善、兴趣激发三个方面改进有关工作,以提高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