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写结合"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它指出了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密切联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广泛运用。可当下的读写结合在提高学生"写"的能力这一重要教学目标的落实上还存在不足,让我们一起来审视。一、当下读写结合的类型——看似都有"写"当下的读写结合是什么样子的呢?笔者搜集了大量资料,发现多体现为这样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人的思维可分为三个层面: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包括分析、判断、评价、比较和检验等能力;创造性思维一包括创造、发现、生成、想像和假设能力;实用性思维——涵盖实践、使用、运用和实现能力。)他同时指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这三种思维按不同比例合成的产物。”“这三种思维同样重要,没有哪一个能够替代另外两种。”也就是说,在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必须同时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实用性思维,唯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传统教育对实用性思维重视不足,是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语文课堂是让学生喜欢故事中人物丰富的形象,欣赏文章中事物本身的美好,还是发现语言与事物相融的美,在欣赏美好事物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实现语言文字的巧妙运用。答案不言自明。但是,纵观当下小学语文课堂,以体会文本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堂仍占多数。为什么?以下呈现的是《夕阳真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一课两构案例,让我们从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去反思、体会。  相似文献   
4.
低年级阅读教学以"朗读"为第一核心目标,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很多朗读指导仍浮于表面,常常在音量的大小、语调的高低和语速的快慢上做文章,导致学生的朗读"拿腔捏调""表演作秀",不能实现对文本的真正把握。低年级朗读指导应体现"浪漫、精确、综合"的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在符合其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心理能力的朗读练习中,逐步感知文本、把握文本。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英语教学的角度去探讨跨文化知识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好奇之源、求知之源。让学生自己学会提出问题,就是激活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fēng chuīcǎo dòng风吹草动yǔguòtiān qíng雨过天晴guāshúdìluò瓜熟蒂落shuǐdào qúchéng水到渠成教学目标1.认识4个成语,记住4个成语,能简单理解并运用4个成语。2.在识记成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3.通过对成语的识记,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深邃和博大。教学过程一、精心准备,营造氛围教师课前将用毛笔写成的4个成语粘贴于教室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可让学生帮忙一起做。【设计意图:这样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利用学生愿意做好事的心理形成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8.
《登鹳雀楼》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之涣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小诗皤发垂髫,皆能吟诵。但唯其如此,才使其教起来有无从着手之感。本次教学前,我搜集了大量资料,灵感顿生,教学流程自然而成。一、大量搜阅,占有古诗首先,我在百度网站中查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的文化是以"家文化"为根基的,传统的家族观念使家族企业注重亲情与血缘,企业文化的形成更是受到传统文化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对家族企业提出了文化整合的挑战,文化包容与文化学习是家族企业文化整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点评:创设了“小鹿姐姐讲故事”的情境。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大风车”节目中快乐地走进口语交际活动,在学生欣赏“小鹿姐姐讲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渗透了讲好童话故事的要求。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