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物品题是魏晋时期非常有特色的一个文化现象。从政治制度史的角度来看,人物品题现象的产生,与两汉的选官制??察举征辟制有密切关系,其产生之后,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在不同层面上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看,魏晋玄学抽象的、形而上的理论内涵,很多是通过人  相似文献   
2.
爱与幸福     
爱的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让爱和被爱的人快乐、幸福。而这种真正的幸福并不是人人都能够体会到的。因为它只是一种感觉 ,一种心情 ,一股默默滋润绿洲的甘泉……每个人都被爱过 ,每个人都爱过别人 ,可是朋友 ,你的那份爱真正的让对方感到过幸福吗 ?圣诞节快到了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住在贫民窟的德拉和杰姆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呢 ?那就是爱。爱是世界上最平淡也是最难得的。虽然他们的礼物都阴差阳错地变成了无用的东西 ,但是他们仍然觉得满足、幸福 ,因为他们都各自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爱。据报道 ,一…  相似文献   
3.
王肃经学与王弼玄学作为魏晋学术最具代表性的两支,面对需重建已崩毁的汉末解释系统的时代课题时,前者以挖掘儒学固有资源为主,后者更多借助道家之力;结果前者失败后者成功,此为两者殊途之处。儒学的文化传统主体地位已被奠定,这一前提规定了两者是立足于振兴儒学而进行解释系统的重建;在重振儒学凝聚社会精神作用的目标上,两者都不成功;但它们重建解释系统的成果,进一步夯实了儒学的文化传统主体地位。此为两者同归之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介绍大连大学2010年的一项教改课题"文理深层交融的通识教育改革:以史学和数学的合作为探索"的设计和实施,重点谈了在课堂教学,主要是新生研讨课、专业课和"文化"类通识教育课中文理交融的尝试,并对目前文理交融教学困境的解决途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搬家虽然麻烦,但对我来说,却是一次次有趣的经历,它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并且从不同角度体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两汉近四百年将儒学官方意识形态化,是汉末诸多流弊产生的根源。比如因为过于相信德化的效果而轻视了法律的威慑作用而造成的法制松驰的现象;因能否在社会上拥有儒家教诲的孝、廉、敦厚等名声,决定了能否进入仕途而造成的求名之风兴盛的现象;因社会对道德的高标一格而造成的社会风气的虚伪不实现象;在政治思想领域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抹煞、对学术思想的理解片面,死板等因素而造成的政治思想的僵化、教条等现象等。上述由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所引起的社会流弊,正是汉末魏晋时期政治思想嬗变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试谈大连人的文化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连人的文化意识亟待加强,文化修养亟待提高;大连有很好的文化建设的人文基础;大连可以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陈寅恪先生《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和王晓毅先生《王弼评传》中有关高平陵政变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即魏晋递嬗背后没有明显的政治文化之争,高平陵政变背后也无显明的思想文化之争,从而揭示出:经过两汉近400年将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儒学已经积淀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思想文化。因此,高平陵政变的双方无论是在政治文化层面,还是思想文化层面,其相同处都远大于相异处。  相似文献   
9.
王肃易学和王弼易学都可溯源至荆州学派,通过对比双方的《周易注》,可推断出两者都继承了荆州学派恢复费氏古文《易》以传解经的传统,但前者以继承师说为主,后者以突破创新见长。  相似文献   
10.
郝虹 《文化学刊》2008,(2):97-102
所谓学科文化,并非指某个学科具体的知识、技能、理论,而是通过学习这个学科的知识、技能和理论之后形成的独有的、带有鲜明学科特色的视野、思维和情感。纵横古今中外的开阔视野、细腻缜密的逻辑思维,根源于历史理解的自然情感就是史学的带有其鲜明特色的学科文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