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郭仰全 《广西教育》2014,(25):43-43
正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教什么"与"怎样教"这二者是互相依存、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实现对字词句段的大量阅读,为语言表达积累素材;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如何让学生将这些素材运用到语言表达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言语表达系统。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习得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自出名家名篇,其中的体栽、内容和创作手法各具特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悉心揣摩作家的谋篇构段方式,感受作家语言的魅力。一、关注个性语言,尝试仿写名家作品通常展现出名家们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正>留守是一种社会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同样也有"留守"的问题。所谓留守,一般是指被迫孤立坚守。语文课堂教学中"留守"问题的产生,大多是教师意识问题造成的。这主要表现在不主动寻求支援,不愿意走出"围城",结果当然是思想上的故步自封,教法上难有突破,学生学习陷入被动。虽然实施新课改已经多年,但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总是留有传统教学的影子,即使运用新教法,但操作不到位,依然难以跳出"留守"的窠臼,难以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3.
留守是一种社会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同样也有“留守”的问题。所谓留守,一般是指被迫孤立坚守。语文课堂教学中“留守”问题的产生,大多是教师意识问题造成的。这主要表现在不主动寻求支援,不愿意走出“围城”,结果当然是思想上的故步自封,教法上难有突破,学生学习陷入被动。虽然实施新课改已经多年,但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总是留有传统教学的影子,即使运用新教法,但操作不到位,依然难以跳出“留守”的窠臼,难以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