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汉哀帝改制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成帝委政于外家王氏,导致其专擅朝政,皇权衰微;加之长期积聚、日益激化的社会危机,已严重威胁西汉政权的生存.汉哀帝即位后,推行了若干改制措施,其具体内容有:罢弃乐府、倡导三年丧礼、改正祖母、父、母名号、推行皇帝宗庙制度改革的礼乐改革;大致遵照若干儒家经典有关记载和现实需要,改革相关职官制度;限制贵族富豪疯狂兼并土地和大规模占有劳动者;支持刘歆争立古文经学于学官等.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合乎实际的改制方案,改制过程中哀帝又因人废法,息事宁人,宠幸奸佞小人,又因侵犯权贵利益而遭抵制,汉哀帝推行的旨在挽救西汉统治的改制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的宗庙制度(立庙、毁庙、祭祀等)在借鉴继承古礼及两汉相关制度的同时,又依据现实社会的变化和郑玄、王肃对儒家经义的不同阐释而有所变易、创新,这也是我国自古以来典章制度沿袭中有损益特点的生动体现.以不循古礼、"渎乱不经"斥之,进而视魏晋时期为"礼崩乐坏"的黑暗时代的观点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3.
略析汉晋时期皇帝宗庙四时祭、禘祫祭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略析汉晋时期皇帝宗庙四时祭、禘祫祭问题@郭善兵~~  相似文献   
4.
西汉初期,皇帝宗庙制度因不循古礼而为后世所讥讽。随着儒家礼治思想渐趋浓厚,汉元帝永光、建昭年间,依据礼典规范皇帝宗庙典制。其主要内容就是罢弃西汉初、中期建立的西汉“祖”、“宗”郡国庙,定皇帝宗庙迭毁之制。  相似文献   
5.
东汉皇帝宗庙礼制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汉初期,皇帝宗庙制度沿袭西汉中后期七庙制度。建武十九年庙议后,宗庙之制有所变革,表现为:变以往异庙之制为“同堂异室”之制;除殇、冲、质、灵四帝外,其余东汉诸帝庙皆谥以“祖”、“宗”庙号,宗庙毁庙礼制废而不行。直至东汉献帝时,在蔡邕建议下,重新实行皇帝宗庙立庙、毁庙礼制。  相似文献   
6.
汉哀帝新论     
为强化皇权,挽救岌岌可危的西汉统治政权,汉哀帝通过倡导孝道,为自己祖母、父、母加尊号、尊谥的方式,清除了专擅朝政的王氏家族势力.汉哀帝又通过追究、暴露汉成帝为一己私欲而残害亲生子嗣隐秘的方式,挫败了守旧势力借助孝道,利用汉成帝来控制朝纲,进而阻挠改制的企图.汉哀帝虽重用外戚傅氏、丁氏,但并非不辨贤愚,对不与己同心或为非作歹者,时时予以抑制、防范、贬黜.他优遇大臣,对奉公守法、政绩卓荦者,往往破格拔擢;对逆耳谏言,也时能采纳、容忍;对桀骜不驯、结党营私、因私害公、觊觎非分的宗室、臣僚,则予以严惩,大体上能够做到信赏必罚、亲贤恶恶,具备一定的统治才能.不过,由于哀帝自身性格存在严重缺陷,加上若干施政不当,遭致臣民普遍不满,改制最终归于失败,社会形势也呈恶化之势.  相似文献   
7.
南朝宋、齐、陈三朝遵循礼书记载的“天子七庙”之制。但他们所建“七庙”,除包括在位皇帝的高祖父之祖、父以及高、曾、祖、父六世“亲庙”外,还包括上述三朝为开国皇帝已经去世的配偶修建的宗庙。笔者认为,宋、齐、陈之所以将女性宗庙列入皇帝“七庙”中,不过是因时适宜,为折衷古礼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冲突而采取的权宜性举措。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