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现行的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因描述范围不全面且标准较低而难以反映全面小康的内涵。依据全面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同一性原则、重点突出原则,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构应当以共同富裕、协调发展为主线,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进步为核心,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人口素质和民主法治四个方面的指标反映和测度小康社会的进程。西部实现全面小康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关键是把发展思路从依靠以资源禀赋为主要导向的外生比较优势,转变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的内生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
欠发达地区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发展经济已成为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但是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欠发达经济,出现了与发达经济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区域间比较优势的内生性比较优势和外生性比较优势两种类型的分析,认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从依靠以资源禀赋为主要导向的外生性比较优势,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的内生性比较优势转变,以缩短东西部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调整存量资产必须与国有企业的产业退出相结合,而国有企业退出时必然会遇到资产专用性、利益刚性、职工安置等障碍,因此政府应给予政策援助。文章主要探讨了企业从当前所在行业退出,政府应建立产业援助投资基金,帮助企业转产和退出,以实现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同时实施再就业援助政策,以缓解社会压力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概念界定的原有缺陷使得其理论难以转化为持续的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经济人在成本约束下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趋利过程,也是制度激励和约束经济人的过程。经济人在通过向自然索取谋求福利增加的同时必然会与自然产生相互冲突但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管理上制定合适的制度安排以维持人与自然的“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5.
中国未来 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意味着发展思路从“先富论”向“共富论”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决定了实现惠及全民的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是西部地区,关键是正确认识西部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并优先缩小区域间社会发展差距。基于上述判断,西部地区建设全面小康,应该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加快缩小社会发展差距;将经济结构调整与市场化制度变迁相结合;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程度的“试错权”。  相似文献   
6.
培育农业分工组织的依据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农业生产组织难以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有效主体,因此政府的农业保护政策不能局限在生产环节的补贴。促使农业发展的关键是通过制度创新培育能够实现社会化经营与专业化生产相统一的农业分工组织,适度改变农业的微观经营方式,改造小农经济,强化微观主体的市场角色,最终形成依靠农业分工演进推动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