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早在 1978年 ,吕叔湘先生就曾指出“语文教师队伍很庞杂” ,“有许多不适宜做语文教师的勉强在那里教了”。 2 0多年过去 ,这一局面虽有所改观 ,但总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据笔者了解 ,目前某些中学语文教师在素质上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语言不规范。能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教学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但不少语文教师却难以做到这点。据了解 ,在我国不少方言地区和农村地区 ,语文教师使用方言教学仍然比较普遍。一些教师片面认为 ,教学最重要是“效果” ,如果使用普通话 ,自己不容易清楚地表达思想 ,学生不明白 ,教学效果反而受到影响。殊不知 …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特征。但在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有的研究者却为“创新”而“创新”,挖空心思地制造“创新”,从而陷入一种“创新”误区。这不仅使中小学的教育科研难以达到应有目的,而且使教育科研失去基本的严肃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为了“创新”,滥造新概念。有的研究者为了使自己的课题有吸引力,有“新意”,随意制造新概念、新提法。于是,“立美教育”、“第三教法”、“立体思维”、“扬长教育”、“自主课程”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这些概念乍一看,颇为新颖,细一分析,并无新意。如所谓“立体思维”与创造性思…  相似文献   
3.
4.
笔者认为:“齐读”不可滥用,因为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齐读”降低教学效率。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词汇的积累、语言的品味、思维能力的提高、运用语言技巧的日臻完善都与读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齐读”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读书活动,为了追求整齐节奏,学生在读书时几乎全身心地集中在声音和速度的调控上,怎能领会到那些意境深邃的文句?又怎能领略到语文的独特韵味?况且,几十个人的声音凑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声波,互相碰撞,促使大脑神经处于极度紧张、兴奋的状态,又怎能进行冷静的思维、理解?因此,滥用“齐读”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会使新的“南郭先生”在这种“乐工齐  相似文献   
5.
最近 ,我在所教班级进行了一次关于作文评语的调查。结果发现 :学生最反感的评语是“优、良、中、差”或一个简单的“阅”字 ;多数学生不希望在评语中看到过多“层次分明、中心突出、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之类的套话 ,希望在评语中得到教师适当的鼓励和中肯的批评……通过调查 ,我意识到评语虽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小环节” ,但“小环节”中可见“大文章” :好的作文评语既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也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阶梯 ,还是诊治学生写作问题的良方。一、好的评语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作文讲求真情实感 ,学生常常通过作文向老师表露情感 ,…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 ,也是重要的语文教育家。早年他从北大毕业后 ,先后在浙江省立一师、江苏省立八中、中国公学中学部、浙江省立十中、春晖中学等校担任语文教员。 40年代初期 ,他在担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时 ,主持创办了《国文月刊》 ,并与叶圣陶合作出版了《国文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中 ,作文教学理论是一个重要方面。朱自清认为当时中学生在作文方面存在这样几个弊病 :一是急功近利。“总想创作 ,又急于发表。不感到实际的需要 ,读和作都只是为人 ,都只是奉行功令 ;自然免…  相似文献   
7.
8.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复习语言得体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汉语水平现状及其教学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强调提高大学生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在语素质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