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郭洪洋  陈玺 《语文学习》2022,(12):40-43
<正>《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貌和诗史地位作了精确的评价:“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1]作为《古诗十九首》的代表作,《涉江》多次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在抒情方式和表现题材上体现着《古诗十九首》的整体风貌。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探究抒情方式和表现题材的焦点所在,值得我们深入辨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使至塞上》的颔联在“背景—意义”和“语言—意义—背景”两种阐释模式下分别有抑郁和轻快两种不同的情感指向,指出支持“激愤抑郁”说的“背景—意义”阐释模式忽视了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可能存在的多重关系,“激愤抑郁”不是唯一答案,而支持“轻快”说的“语言—意义—背景”阐释模式,从艺术风格到时代背景再到创作心理,都确定了“单车”“征蓬”“归雁”的轻快、乐观的情感指向。  相似文献   
3.
面对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坚守忠君爱国的价值观和“君国一体”的原则,不为卫律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李陵“君臣以利相交”的价值观所影响,他拒不投降,既是为君,更是为国,已足够伟大。后人评价苏武,应该做到“论迹”重于“论心”,在肯定苏武拒降的崇高意义的同时,也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苏武价值观里的愚忠成分,不应对其盲目崇拜,也不应以现代人的标准苛责苏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