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周有光先生在《中国语文》一九七八年第三期上,发表《现代汉字中声旁的表音功能问题》一文,对现代汉字声旁的表音功能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这对我们认识现代汉字的性质,具有极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周先生在该文中指出:“……对古代字书进行计算,可以比较不同时代汉字中声旁的有效表音率。例如,根据《广韵声系》计算《广韵》所收汉字中声旁的有效表音率,  相似文献   
2.
自索绪尔以来,“符号是任意的”这一观点被视为语言学的经典性结论;功能主义的兴起使这一结论受到挑战,它认为语言具有临摹性。目前,功能主义仅用临摹性来解释句法结构,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探视的触角伸向词汇层面,认为古汉语词汇具有三种临摹性特征:其一,符号通过摹拟自然声音来表达对象;其二,符号通过诃根来摹拟对象;其三,符号通过发音的口型来摹拟对象。符号的临摹性是使符号产生社会性,得以进行社会交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受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方法的影响,古汉语的词类活用分析通常是从语法形式入手。但这种分析并非万能,所立规则与语言现象间也不无抵牾之处。以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即不含使动、意动、下简称“名词动用”)为例:规则“几名词相连,既非并列关系又非偏正关系,则必有名词用为动词”;“名词后跟代词则活用为动词”;“名词前后出现介宾结构则活用为动词”。然而《孟子·万章下》“仓父母,牛羊父母,干戈朕,琴朕,朕”,司马迁《报任安书》“仆又薄从上雍”,均符合以上三条,却从无注家注为活用,大学古汉语课多以省略解之。规则又曰:“名…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初从日本传入的修辞学美辞论的主张,实为我国自古以来的民族传统,自先秦到明清我国古代主流的修辞学理念恰是美辞论.美辞论是由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的性质决定的,正是儒家文化的周-鲁文化根源以及贵族化品质,美辞论才成为必然的修辞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5.
“临摹性”是认识语言学在分析语法时,针对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而确立的理论前提.本文认为:语法是杜会性的规则,因而它只能在更抽象、更超越的层面体现其临摹性,而不能对每一具体情景、每一具体思维过程表现其临摹性特征。而在直面具体语境的修辞层面,临摹性的特征倒有较多的体现。本文从两十方面论证了汉语修辞的“临摹性”特征:第一,语言节奏的临摹性特征;第二.语词顺序的临摹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通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感在汉语中是一种很古老的修辞现象,先秦至现当代几千年的诗文中时时出现。然而,发现它,研究它,则是自钱钟书先生于1962年第一期《文学评论》上发表《通感》一文才开始的。钱文发表近40年来学术界围绕通感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但由于研究对象自身的复杂性,对通感的研究直至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我们清晰地认识它尚有很大的距离。本文试图对近40年──特别是80年代以来的通感研究的历史作一清理,为其研究工作理出头绪,并探求出目前研究应关注的重点。通感研究的热潮出现于80年代。自80年代以来,讨论通感的论文有十多篇,概…  相似文献   
7.
自索绪尔以来,“符号是任意的”这一观点被视为语言学的经典性结论;功能主义的兴起使这一结论受到挑战,它认为语言具有临摹性。目前,功能主义仅用临摹性来解释句法结构,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探视的触角伸向词汇层面,认为古汉语词汇具有三种临摹性特征:其一,符号通过摹拟自然声音来表达对象;其二,符号通过词根来摹拟对象;其三,符号通过发音的口型来摹拟对象。符号的临摹性是使符号产生社会性,得以进行社会交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诗·王风·黍离》各章之首分别为:“彼黍离离,被稷之苗”;“被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被稷之实”。旧注“离离”未释,另于《诗·湛露》“其实离离”,毛传:“离离,垂也。’汾句间的关系,毛传于第二、第三章下分别注:“诗人自黍离离见稷之穗,故历道其所更见”;“自黍离离,见稷之实。”显然,毛传将各章的“被黍离离”都当成诗人刚离家之所见,而将“被稷之苗”、“彼稷之穗”、“被稷之实”诸句当成时间推移过程中的路途之所见。此实为强为之解,难以服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于“彼稷之苗”下注云:“这两句…  相似文献   
9.
比喻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辞格。使用比喻是为了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艺术感染力。为达此目的,喻体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选择了一个成功的喻体,也就是创造了一个成功的比喻。鉴此,本文拟对影响比喻喻体选择的因素作出初步的探讨。第一,喻作的选择必受作者语言的主体风格的影响这一点,文学作品尤为明显。语言风格是作者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运用语言的个性特点。比喻点缀于作品中,亦打上作者鲜明的语言个性的印记。如唐代诗人李贺被人称为“诗鬼”,他用词生涩,想象奇特。因而他在诗中所…  相似文献   
10.
利用普通话帮助北方方言区大部分地区的人们辨识古入声,这是语言工作者努力的目标之一。李荣、许匡一两先生就此相继提出了有关条例。笔者认为:除李先生所提条例外,普通话之d、t、l、z、c、s拼a及xi音节除几个字例外,皆为古入声;许先生一文因其入声考察的范围不合理,因而将所列chi、lu归为古入声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