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美国学界关于博士生流失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述评。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学科、院系文化环境、经济资助方式、博士项目的培养规模和博士生的非智力因素等是影响美国博士生流失的主要因素,而博士生的人口学特征和学术背景对其是否会流失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预防和干预有助于新时代培养高素质教师和高质量教师队伍。职业倦怠成因从归因于个体开始,到关注生活交往或工作环境压力,再拓展为探讨文化与社会的复合作用。从活动理论视角,意识与活动的不统一,制度、分工、工具、共同体等要素表明了外在环境的影响,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活动子系统则揭示了活动系统单元对教师要素的综合作用。教师的活动系统是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的结构,不同矛盾的呈现形式提供了从内与外、个体到环境的教师职业倦怠分析框架。职业倦怠的化解可从教师与外在环境有机互动的系统理念激发教师自我引导、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生命关照维度、营造具有和谐氛围的师生共同体作为活动系统耦合的动力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两个子库(SCI-E,SSCI)收录的2007-2016年有关校园欺凌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 Ⅲ、HistCite和Excel软件,采用引文分析和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国外校园欺凌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研究机构和作者的地区分布、载文期刊名称与核心文献等方面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校园欺凌研究以美国为主,欧美国家占据研究的主导地位;校园欺凌领域的研究者主要分布在美国和荷兰的大学,分别形成了以伊利诺伊大学等3所大学为中心的凝聚子群;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校园欺凌的本质及形式、校园欺凌的发生率及危害、成因、对策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民教育目标的发展脉络大致经历了从"臣民"、"私民"到"新民",再到萌芽阶段的"公民"的培养这几个阶段。本文通过对我国近代以来国民教育目标的沿革的历史梳理,审视影响教育目标制定的社会因素,在追溯和反思中,清晰当下的道路,坚定前进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基于当前的三种知识生产模式并结合教育学的学科特性来看,教育学知识生产模式是处于模式Ⅰ、模式Ⅱ与模式Ⅲ之间的一种综合状态,主要表现为对知识本质理解的转变、知识生产中的异质性和情境性、社会问责机制的加强等特征。同时,教育学知识生产面临着知识的低水平重复、知识生产中的多重评价、"跨学科"研究的冲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展的成人技能调查是国际上规模最大、最全面的对成人技能进行直接测评的项目。文章通过对此项调查的目的、内容和结果的分析,发现重新制定我国成人技能测量指标以及重新界定"文盲"概念的必要性,并提出在成人技能的开发、激活、有效使用和保障低技能群体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微观的互动仪式理论视域下,学校仪式是一种关于个体身体空间、关注焦点、生命情感体验的互动结构。但在学校教育的现实境遇中,教育者不断为仪式活动增值、赋义,实施过程中身体的离散消解了仪式互动的基础,固化的制度程式模糊了相互关注焦点,严格的科层结构抑制生命体验,学校仪式沦为一种形式表演。构建自主、自然、自发的学校互动仪式,需转变仪式实施理念,凸显学校仪式的育人价值;打破仪式空间阻隔,保障学校仪式的身体聚集;放活仪式制度程式,传达相互关注的焦点;优化仪式科层结构,分享共同情绪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现代时间制度渗透较为显著的场所,一方面精确有序的时间管理维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工业社会中效益优先的原则掩盖了学校教育中的道德原则,导致对人生命发展本身的忽视。此研究在梳理时间观念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分析现代时间观念下教育时间与人的关系问题,揭示教育时间的道德意蕴,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早期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国民性与民族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混用,而与社会性、人性相区分。近代教育与国民性研究的缘起主要受到教育与国民性的传统联系、内忧外患的夹击以及他国的影响等因素的推动。早期文献主要是从本国单一比较、多国比较以及他者立场三种角度对中国国民性特征展开讨论,并提出用教育改造国民性的具体措施。主要启示有:国民性是事实也是臆想;改造国民性不等于改造人性;教育对国民性改造作用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