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台湾新诗十家论》选择了台湾当代最负盛名且最有代表性的十位诗人的诗作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评论,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全书视野开阔,规模宏大,立论科学新颖,论述深刻精到。表现出作理论创新的勇气与思想的睿智以及富有鲜明个性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 ,出版界、批评界先后出现了“大散文”、“文化散文”、“学者散文”的提法。这些提法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联系上述提法产生的具体背景 ,结合夏坚勇同志的散文集《湮没的辉煌》 ,对此做了分析 ,认为题材的重大、体制的宏大、内涵的丰富深刻、行文的自由大气 ,是“大散文”的主要特征 ;“文化散文”则是“大散文”的一种类型 ,也被称作“学者散文”。  相似文献   
3.
蒋丽萍、程俊英的长篇小说<女生·妇人>脱胎于庐隐的<海滨故人>,但又不同于该小说.<女生·妇人>忠实了<海滨故人>的基本精神,做到人物、情节与环境、时代背景的真实性的统一,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却强于<海滨故人>,具有很强的解读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之间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其区别主要在于写作目的、角色定位、阅读对象、真实性要求的内涵及语体风格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准确把握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对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小说与散文、诗歌,各有其文体特点与审美个性,从而确定其自身的特殊价值;但各种文体之间亦并非存有天然的鸿沟,非比即彼,实为“本同而末异”,故有相互渗透、包容,相互为用的一面。一种文体吸收别种文体的长处、手法,以丰富和发展自身,往往可以别开生面,给自身注入蓬勃的生机,辟出一方更加广阔的天地。作家孙犁的短篇小说创作大胆移入诗歌、散文的某些手法,刻意追求诗一般的优美意境、韵律和情凋,大大拓展了短篇小说的艺术空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的游记散文,无论是历史之悠久,还是创作之丰富,品格之精美,都是可以骄傲于世界的。但时代到了今天,我国的游记散文似乎尚未能走出既有的模式,或写景状物,叹大自然之奇观;或借景言情,吐心中之郁积;或穿插历史掌故,发怀古之幽情;或举其一端,宣所悟之哲理……。当然,其中亦大有精品在,但从整体看来,总觉气魄不大,面貌不新,尤其  相似文献   
7.
应用写作是高职院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重要课程。教师问题、教材问题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努力实现教学途径的多样化,积极拓展教学空间,是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重要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读了《语文教学通迅》(一九八○年第二期)载邢铁华同志《“灵台”新解》一文,我又重读了鲁迅的《自题小象》一诗,觉得邢铁华同志关于“灵台”一词的考证虽属有据,但具体运用于这首诗的解释中,却不尽切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