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在4200年前的帝禹时代,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考察活动,上述考察成果被记录在<山海经>等中国古籍里.目前流传的<山海经>一书是公元前1世纪汉朝学者刘秀等人校定的.中国学者王红旗对<山海经>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研究,认为<山海经>一书是由帝禹时代(4200年前)的<五藏山经>、夏代(约4200~3500年前)的<海外四经>、商代(约3500~3000年前)、周代(约3000~2200年前)的<海内五经>合辑而成.<五藏山经>共记述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26条山脉的447座山,以及相关的水系258处、地望348处、矿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人文活动场景95处,其内容来自帝禹时代所进行的国土资源考察活动.为了根据中国古籍<山海经>复原绘制出当时的自然地理图和人文地理图,王红旗与夫人孙晓琴(中国女画家)合作,自1995年起,创作并绘制有数百幅山海经神异图(包括白描画和水彩画)、约百幅国画山海经动物人物图,以及丙烯画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组画和山海经人类文明场景复原图组画.1999年9月9日,中国著名女画家孙晓琴历经5年,根据<五藏山经>的记载,以及王红旗所进行的地理方位考证研究成果,绘制出巨画<帝禹山河图>.该作品画面高539厘米、宽779厘米,将<五藏山经>所描述的所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全部绘制在画面之上.<五藏山经>和<帝禹山河图>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尤其是地理学、地图制图学的重大贡献,它们有助于我们今天的人类了解4200年前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产业融合使不同产业的价值链发生解构、重组,价值创造方式和增值能力也因此发生改变。本文从传统产业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互动融合的角度比较分析三种融合方式产业融合后的价值增值核心区域变迁。研究发现,融合后产业出现价值增高或者价值区转移,并且不同融合方式下差异明显。此结论进一步对产业融合理论和区域价值链理论的拓展研究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3.
预印本平台从诞生伊始便被学界赋予了对抗学术垄断,实现学术自由的重要使命,其在发展的流变中逐步确立了“去中心化”的科学交流体系。本研究通过案例分析,结合传播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探析了预印本平台对科学交流体系的影响。研究认为,预印本平台弥合了科学交流的时滞鸿沟,打造了符合学术共同体共享愿景的信息空间,但其过度开放可能引发科学交流的信任裂痕,产生新的数字鸿沟。未来,预印本平台需调和即时性与信息质控,资本化与科学公共性,资源整合与期刊利益之间的矛盾,推动科学交流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了制造业再兴战略。中国也出台了旨在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受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现阶段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上面临较严峻的形势:低端产业的优势在快速削弱,高端产业的优势却尚未建立。中国依靠其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加工组装环节,获得较低的利润份额,但伴随着中国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中国高技术产业可能面临着“被挤出”全球价值链的风险。随着国际分工深化、国别利益分配格局的改变以及逆全球化在部分发达国家的蔓延,全球价值链正在经历新一轮大规模重构,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的局面正在改变。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路径有差异,本文将其归纳为嵌入全球价值链、构建国家价值链和主导区域价值链三种。中国不同高技术产业由于其产业特征和竞争力的差异,选择参与全球价值重构的路径也不一样。本研究基于VRCA增加值指数,构建全球价值链重构路径选择的指标体系并为中国高技术产业设计合适的重构路径,医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趋向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国家价值链,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和光学设备制造业趋向于自主创新的同时主导创建区域价值链,推动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度整合,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