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一、道德教育的难点何在? 当今世界,娇生惯养的孩子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道德教育中不接受老师教学的情况也层出不穷.日本如此,听说中国也是一样.学生不接受老师的教学,老师就会有徒劳无获的空虚感.  相似文献   
2.
在前一期中,阐述了为了加深对道德价值的自觉,必须以人的自然性(儿童的现实)为出发点展开教学.在本期中将就如何基于人的自然性,加深对价值的自觉,作一提纲挈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 道德教学成功、愉快的关键在于道德教学应主要着眼于培育学生“植根于内部的道德性”, 而不是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行为。道德性的培育只有通过培育每个学生的价值意识(即形成价值自觉) 方可实现。结构化方式的道德教学则是使学生形成价值自觉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5.
在前一期里,作为培养道德性的原理,我阐述了只要让学生内心里形成对每个价值的自觉,这些价值就会经过积累、整合之后形成道德性,并且我还将之命名为培养道德性的"原理1".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培养“道德性”的目标,必须首先清楚道德性是什么,以及通过什么样的程序才能培养道德性。在没有弄清楚这一点的情况下就去培养道德性,不可能达到目的。为了有效地培养道德性,必须重视基本的理论探讨。结构化方式道德教学原理的主旨就在于明确培养道德性的程序或原理,以便能够有效地培养道德性。一、道德性是什么?道德性被普遍认为具有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力、道德实践意愿和态度等形态。具有某种状态、形态的东西,也必然有其内在的“结构”。没有任何结构而只有形态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道德性也一样,如果其具有形态的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