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刘锡庆教授说过,“作精批细改绝对是错误的”。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把长期霸占的作评改权下放给学生.并积极尝试多种作评改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提示、启发、点拔、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我认为这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方向,下面是我教《差半车麦秸》中的一些做法,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评改是语教师最头疼、最费劲的事,往往是花了时间,没有效果。原来我一直习惯于对每个学生的每篇作精批细改,批语也挖空心思尽量多写一些,好让学生知道老师是重视他的。虽做得呕心沥血,但学生对我的付出并不领情。每次作本发下去,只是随便一翻,看一个分数,就丢在一边了。这种无奈,我想许多老师都有过。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的作量比以前多了一倍,使我想到“再也不能这样做”。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把长期霸占的作评改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并积极尝试多种作评改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读写结合对于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往往分家,表现在:在阅读课堂上不能扎扎实实地进行有效的写的训练;而在写作时,学生的写无法带动读,导致学生因为忽视对阅读的积累而只能闭门造车。如何让学生的作与阅读自然链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从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呢?为此,我们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