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53至1954年的全国基层普选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民主建政运动。整个普选运动中,党和政府通过专题报告、训练班、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发动广大青年群众积极参加人口调查、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提名、选举大会等普选运动每一个环节。正是对青年群体的发动,普选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乡村社会干群关系得以改善,党和国家的政策意图在乡村社会得到进一步阐释和执行。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选举制度的确立,以195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颁布为标志。从研究新中国第一次全民普选入手,是深化对这一制度认识的一个途径。照顾少数民族选举权,规定中共党组织、民主党派、选民或代表的联合提名权以及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提名、投票与计票制度等选举运作程序与环节的规定,基本上为1954年宪法所确认,而且大都沿用至今。1953年选举法及其实施为新中国选举制度的确立及发展创造了初步的历史经验,无疑对于今天的选举实践,尤其是整个国家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从人民代表会议过渡到实行普选、召开人大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是新中国民主建政史上的一个转折,历经了国际、国内条件逐渐成熟的过程。就国内而言,《共同纲领》的实施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建立发展,为团结和动员人民群众完成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恢复发展生产、加强民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普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做了重要准备。就外部形势而言,朝鲜战争的态势和中共对于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普选及社会主义政权建设运动,使得广大基层民众普遍被动员起来,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与普选的热情,也使得建立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从人民代表会议过渡到实行普选、召开人大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是新中国民主建政史上的一个转折,历经了国际、国内条件逐渐成熟的过程。就国内而言,《共同纲领》的实施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建立发展,为团结和动员人民群众完成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恢复发展生产、加强民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普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做了重要准备。就外部形势而言,朝鲜战争的态势和中共对于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普选及社会主义政权建设运动,使得广大基层民众普遍被动员起来,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与普选的热情,也使得建立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