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我国先秦时期的人本思想突出体现在周代"敬德保民"的民本思想和以儒家为代表的先秦诸子对民本思想的进一步阐述以及对人性的探讨上。司马迁以史家的方式继承了先秦时期的人本思想,开创了以人为中心来审视历史变迁的纪传体史学。在《史记》中,司马迁从人的生存需求和生存价值出发,寻求普遍的人性,看到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之间的一致性,看到了各类人物在社会中的不同表现、人格和作用,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先秦时期的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它既古老,又年青,因为它总能不断地闪耀出时代的光彩.中国史学从其发端到如今,两千余年的风雨历程造就了它坚韧的性格:越是社会出现大动荡,大转折,史学就越发显示出勃勃生机,从而自身得到不断更新.例如:我国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全国性民族重新组合的时期.政治上,政权更迭、风云变幻;文化思想上,民族间的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吸收、交融,学无独尊.此时的社会显得混乱无绪.然而史学却如梁启超所说,“两晋六朝百学芜秽,而治史独盛”.的确,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史学第一次大繁荣时期,修史制度有了较大的改进,史书体裁与体例有了发展,史学著作的数量增加,史学流派开始出现.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史学在此时获得了独立地位.这一重大改变反映在群书分类上,就是史学从《汉书·艺文志》视其为经学附庸被划分在“春秋家”类而变为到东晋时按四部分类法占居群书之第二位,迈出了史学发展中的关键一步.这一改变对后世史学影响极大,不仅促使史学观念的改变,也使统治者更加重视史学,使其摆脱了经学对它的束缚,独立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唐代大规模的史馆修史,刘知几《史通》的问世,无不是此时历史观念的影响所至.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时代转换,不由使人对即将逝去的20世纪进行回顾与审视,希望从这一百年人类的足迹中找寻到有益的经验与教训,以提供给走向下一个世纪、甚至下一个千年的人们,为的是使人类始终能循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由此,亦引发了笔者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思考。(一)我们通常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概括全部人类文明。在20世纪,特别是二战之后,人类的物质文明获得极大的发展与繁荣,这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首先表现在知识总量的巨增,有科学家估计,二战后人类社会所获得的知识,几乎相当于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几…  相似文献   
4.
以全国报刊索引和中国知网为主要依据,收集近十年来有关史记人物研究的学术成果,在对这些成果进行整理分类后看出:研究者所研究的对象,主要为类型人物和个体人物两大类;所选择的研究角度,既有以传统的史传文学和艺术为视角的研究,同时还有以全新的独特视角对《史记》人物所作的历时性研究;研究方法更加多元,有文艺学的方法、文史结合的方法、文化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心态史学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还有从理论上对《史记》人物特征做整体的概括,充分显示出《史记》人物研究视野的拓宽,研究向纵深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李延寿以儒家思想作为修史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南史>、<北史>之始终,实现了他"成一家之言"的写史初衷.李延寿的儒家思想源于他的家学传统,其家学传统则受到其郡望陇右以及河西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保留儒学传统的据点的地域文化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这篇报导的目的,在于说明12—13世纪法国东北部城市手工业和行会制度的情况,阐述形成内外市场过程的某些方面.12—13世纪的城市宪章、城市风俗、行会规章、市政府和王室议会的决议、国王和封建领主的敕令、市民与封建主之间的各种协议、以及12—13世纪城市间的贸易条约,凡此种种都成了作者进行研究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围绕着司马迁思想问题,史学界近年来从多个角度就其历史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民族思想、人文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研究。综合这种考察有助于从整体把握司马迁思想,从而为研究、挖掘司马迁思想的时代价值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