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在认真研究高师院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就高师教育如何突出师范性、职业性进行了探索 ,在构建教育专业课程结构 ,建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课程体系 ,探索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模式和方法方面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 ,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2008年9月,鞍山师范学院正式启动了学院在岫岩农村的支教活动.通过对该师范学院66名学生的深度访谈,我们时教育实习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实习支教促进了实习支教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发现严格的遴选程序是培养新教师的重要环节,也发现了模块化的课程模式可为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探讨金祥林,朱品一,王德凤长期以来,我国有些高师在课程设置上,由于片面追求“学术性”,而使“师范性”课程相对减少。教育理论课在师范院校的课程中所占比例很小,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更是一片空白.由于课程设置不平衡,使师范生的职业素...  相似文献   
4.
从发展趋势上看,世界各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始终把学术性和师范性作为自身的发展方向.在具体措施上,一方面重视师范生学历水平的提高,又特别强调师范生教育能力的培养.在许多发达国家,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要想取得教师的任职资格,必须经过必要的教育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5.
“考试”在其产生的初始阶段常常是推荐、选拔、任用官吏、考核其绩效的一种手段,为中国所首创。中国的考试制度因其存在的科学性、公平性、正义性为西方国家广泛采用,并成为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考试自从应用于教育领域,就对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左右教育行动。考试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地使用考试手段,可增进教育实效,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反之,就会与教育宗旨相背离,冲击正常教育活动,抵消教育效果。不合理的考试制度,必然给教育带来深度伤害。实施素质教育也好,开展课程改革也好,不改革考试制度,所有的教育设想很难实现功效。因此,建立适合教育的考试制度,改变教育适应考试的状态,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的又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的学校德育也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具体表现为: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能力;重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积极开展道德对话;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道德教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29名大学生为被试,设计认知启动、情绪启动、意志启动、动作启动4个维度6种情境的教学实验条件,并采用t检验和维尔克松符号等级检验处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以学生自我体验和实际回忆量为标准,情绪启动方式教学效果最好,其次是认知丰富启动,第三为动作启动方式;并得出如下结论:课堂教学中确实存在不同通道的启动效应,且各自的启动效果不同;6种启动方式中最佳的启动方式为情绪启动,其次是认知丰富启动,然后是动作启动;被迫意志启动、认知单调启动的启动效果不明显,应减少使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阐述了我国教育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实际问题 ,提出了未来高师发展的四种对策 ,即“转变教育思想 ,树立大师范的教育观念 ;调整教育目标 ,培养创新型师资 ;优化课程结构 ,实施素质教育 ;改革教学方法 ,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已从观念的转变进入到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如何使素质教育的理论和设想转变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行为是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从近年来中小学实际状况来看,有两个倾向性问题值得注意:其一就是一些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本质缺乏科学的认识,仍未摆脱传统经验的束缚,盲目性、随意性的操作使素质教育重蹈应试教育的复辙;其二就是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始终存在一种模式化的思想,只讲形式,不求实效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表面化、形式化的“素质教育”盛行。没有规范性就没有科学性,素质教育就难见成效。因此,明确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的学科地位 最近几年,我国高等师范由于片面追求学术性,而使师范性课程相对贬值,师范教育的专业地位有所下降,“凡有知识者,皆可为人师”。正是由于这种习惯偏见,许多高师毕业生,虽然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仍未进入教师角色,在职业适应性上,与中学毕业生之间形成明显的“剪刀差”究其原因就是高师学科结构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