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张载所言之性包括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天地之性至清、至善,是人性善的来源;气质之性善恶相混,乃恶之发端。气质之恶可变而为善。变化气质,须有立本、学礼、善反等涵养工夫。其人性理论为从根本上阐释道德善恶问题提供了新颖的方法和视角,有力地推进了传统哲学及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但在从天地之性到气质之性,又从气质之性反归天地之性的跨越中,他缺乏有力的逻辑推演,从而使得变化气质反归天地之性在理论上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庄子以"自然无为"为理念建立了自己的道德理想.但是庄子的道德观充满了内在的悖论.这样的道德观是由其道德的二维对立的结构模式所决定的.在这种思维模式的作用下,过度抬高个体道德的价值和意义,贬抑甚至摒弃社会道德,企图寻求最自由、最完美的道德生活.但是,由于个体道德失去了生长的基础和环境.所以,解脱的结果,只能是虚无.  相似文献   
3.
孟子的"浩然之气"是历来争论颇多的论题。而争论的重点之一就是此气到底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除孟子之外的先秦诸家所说之"气",仍然是属于物质性的。而对于孟子的"浩然之气",历来有很多学者分别认为其是物质性的或精神性的。通过分析《孟子》的文本,再结合以上观点,可以发现,不能仅从物质或精神的某一方面来认识孟子的"浩然之气",如果从物质与精神共生的角度来理解,似乎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