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把各类英语虚拟位移表达式视为一种具有特定语用语义的语法构式,并从语言结构层面系统比较了英、汉虚拟位移构式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考察了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特点及潜在的习得困难。8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以及15名英语母语者一起参加了本项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英语学习者按难易度顺序先后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中的"移动主体"、"移动路径"、"移动方式"以及"移动时间"这四个虚拟位移构式建构要素的句法、语义特征。(2)英语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试习得英语虚拟位移的情况,也即英语水平愈高,习得情况愈好。(3)即使高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时仍存在一定困难,远未能达到母语者水平;(4)某些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次类型(如假设位移)对英语母语者也构成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演说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系列的演讲中展现了他精湛的演说能力。2012年11月7日,奥巴马总统发表了名为"最好的时代尚未到来"的连任胜选演说。在这次出色的演说中,他通过巧妙的运用语言艺术,征服了所有的听众。试图从认知的角度,着重以ICM理论为指导,对奥巴马总统2012年连任胜选演说词内在的语言特点进行认知解读,旨在为英语演说词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3.
语言中的虚拟移位不同于现实物理世界中的真实移位。在虚拟移位中,移动主体与参照物的语义角色发生了颠覆性互换,而隐喻性或转喻性投射是虚拟移位得以通达的认知机制。此外,表达虚拟移位的语言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完型特征的语法构式,并且具有自身的结构语用意义。英汉互译过程中必须把握虚拟移位在概念化过程中所具有的动态性的特征并在互译时从时态、语法构式以及主观性三方面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传说在德国的历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 16世纪时,这个国家是由许多彼此独立的小国组成的.其中有两个相邻的小国,原先很友好,人民相互自由进出,连货币都可通用,并且价值相等.后来两国闹矛盾,虽然人民还可以自由来住,但甲国的国王下令,乙国的钞票若拿到本国使用,100元只能作本国的90元.乙国得知这一消息后,也不示弱,迅即下了一道同样的命令,以牙还牙.即甲国的钞票若拿到本国使用,100元只作本国的90元.  相似文献   
5.
1992年是中宣部组织的精神产品生产“五个一工程”实施的第二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报告为这项工程注入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课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各地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十四大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在新形势下抓精神产品生产的新路子。在各地党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亲自参与、具体落  相似文献   
6.
主语和主题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而且在汉英句子中主语和主题的意义和用法也有所区别。顺畅的主题链是篇章语意连贯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在英汉互译中构建主题链。将以汉语古诗文、散文的英译为例,集中讨论构建主题链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翻译要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这就是“信”,已是人们的共识。本文着重讨论翻译之前须对原文进行一番去伪存真的甄别工作,剔除原文的逻辑错误和版本错误,这是“信”的另一种内涵。忽视它就谈不上真正的信。  相似文献   
8.
主语是句子动词所固有的认知参照点,是句子内部的一个结构成分,其目标是动词描述的过程或关系。主语是对过程或关系进行概念化的起点,因此与动词关系密切,必须保持其间的一致。  相似文献   
9.
钟书 《出版参考》2010,(9):11-11
艺术创作一方面有原始的出发点,就是你的核心的价值和核心的理想。另外一方面就是呈现的方式。我觉得形式不重要,内在的精神最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词擅长通过对具体物象的现实描写联系意象达到抒情的目的。而意象图式理论强调的是思考时用我们的身体体验形成的形象生动的内心图像,这点与古诗词所蕴含的丰富意象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鹤雀楼》一诗为例,尝试解释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意象图式,从而从意象图式的视角分析《登鹤雀楼》一诗不同翻译版本的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