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钟云星 《重庆电大学刊》1991,(2):48-48,26,41
  相似文献   
2.
《挑山工》(八册)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却耐人寻味。全文通过挑山工负荷重,行程远而终不落于游人之后的生活现象,揭示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凡事只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课文在结构和表现手法上都独具特色。首先文章的结构既严谨而又起伏有致。文章开头(第1、2自然段)总述挑山工给人的印象,这是全文的铺垫。接着(第3——6自然段)具体写“我”一次和挑山工同行的见闻感受,这是文章“重心”所在。最后(第7自然段)用鲜明的画幅来突现挑山工不断登攀的务实精神,这是全文中心思想的浓缩和深化。这三部分都紧紧围绕挑山工外表和内在的特点,显示了结构的严逆,然而严谨中又不无变  相似文献   
3.
钟云星 《语文知识》2002,(11):33-34
徐中玉、齐森华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在文道结合与编排体例等方面都颇有特色,但个别文言字词的注释欠妥。兹举四例——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告子下》)  相似文献   
4.
信陵君等四大公子均以“养士”著称,而功业、人品却有等差,其中唯独“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信陵君业绩、声誉及文韬武略固然远在孟尝君等人之上,但《史记》着意突出的却是他敬老尊贤、“仁而下士”的风范,这正是他为国干城的根基所在。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司马迁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及“以仁义为本”的立言要旨。  相似文献   
5.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这样一段记载:“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对其中的“即”,高中《高文》第一册的注文是:“[即] 则,就。”窃以欠妥。 按“即”可通“则”原无疑义,盖上古时二者声母、韵部均同——皆为“精”母“职”部——符合音同义通的训诂规律。而且当后句顺承前句意义时,关联其间的“即”或“则”也的确可以训为“就”。如名儒赵藩题书武侯祠的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