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网络文字交流中存在编码语义所指错误而解码无误的现象,是因为编码错误在解码者的容错阈之内,是言语交际的容错机制在起调控作用.解码者调动容错机制为编码错误纠错的频率,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解码者自身的容错阈大小,二是编码者在解码者心目中的语言文字素养高低.网络文字交流中的“编码拟误”现象,是具有一定的语用价值的修辞现象.这类“编码拟误”的语言形式能否流行开来,成为网络上约定俗成的“网络语言”,取决于能否被纳入大多数人的容错阈.  相似文献   
2.
我教音序查字法钟媛玲(宜春师范附小)D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会学生董字养,是没l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须予以巨现,要教学生学会音序喜字法和部自查字法。”由此,警告学生查字裁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而目还能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3.
言语交际中存在编码语义所指错误而解码无误的现象,是因为编码错误在容错阈之内;容错阈的大小既与解码者的语言素质高与低有关,也与编码错误的显与隐、广与狭有关;当一种编码错误非常广泛,已进入"全民容错阈"时,应该就是被语言文字规范化"容错"的对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