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银平 《小学生》2006,(1):20-21
在人的一生中,不管大人还是小孩,每个人总会有些时间情绪低落。有的人可能一天或者几天就好了,而有的人一个月甚至持续数年也好不了。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忧虑、自责等,就可能患上了忧郁症。忧郁被形容为“心理病理中的普通感冒”,这就说明抑郁的情绪非常普遍,如果心理调试和治疗及时,会较快消失,但是,如果没有及时调试和治疗,也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徐光是新华社文教编辑室编辑,这些年来,她编辑了大量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在徐光的办公室里,她很热情地和我谈起了她对家庭教育的种种看法。  相似文献   
3.
钟银平 《小学生》2005,(7):48-49
晓雅为什么总怕这怕那?晓雅是一个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孩,她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兴趣广泛、思维敏捷,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在最近几个月来一直被一些奇怪的做法和想法困扰着。我们先来看看她写给心理辅导老师的信——  相似文献   
4.
这些年的青少年读物编辑工作让我认识到:今天,太需要孩子拥有思辨能力了。孩子的思辨能力,不仅仅是对学科考试的题目能够思考,更是对各种问题和现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儿子上小学以后,我更注意对他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的青少年读物编辑工作让我认识到:今天,太需要孩子拥有思辨能力了。孩子的思辨能力,不仅仅是对学科考试的题目能够思考,更是对各种问题和现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儿子上小学以后,我更注意对他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仅用三年半的时间就跳级上完了小学,9岁就要上初中,并且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叫《玩过小学》,很热销。她也不是用苦功去学习的那种,因为他爸爸哀求老师不让她做家庭作业。她就是范姜国一,这个苦苦哀求老师免去她家庭作业的爸爸叫东子。东子是一名心理工作者,出过很多心理方面的书,做过记者、主持人等。  相似文献   
7.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读者探讨引导未成年人阅读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无一不大力提倡阅读。的确,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之学使人深沉;论理之学使人庄重……总之,读书,会令人的气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中指出:要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若完成这项伟大的历史任务,每个家庭都要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读书,则是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近年来,我们大力提倡建立“学习型家庭”。当然,开展读书活动,对书籍的种类、内容、阅读的方法、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养成以及如何学以致用,让书中的智慧融入自己的灵魂,指导自己的行动都是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的。这些,不可能在本期中一一涉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但是,毕竟“开卷有益”。敬请关注本期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8.
我在一项有关孩子教育问题的调查中了解到:高达43.94%的父母对孩子胆小忧心忡忡;只有2.95%的父母满意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只有1.34%的父母满意孩子表现大方。我在思考:是孩子生来就胆小吗?是孩子的表达能力差吗?是孩子不愿大方吗?肯定不是。这些都与父母对孩子表现欲望的培养密切相关。于是,我采访了非常善于表现自己的女孩丁丁和她的妈妈季苹博士。丁丁原名于丁宁,是北京府学小学五(2)班学生,季苹博士是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相似文献   
9.
徐光是新华社文教编辑室编辑,这些年来,她编辑了大量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还在六年前,儿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儿子对她说:“妈妈,您总在给别人编书,您能不能自己写一本书呢?”就在那时,徐光开始有了自己写一本书的想法,但她总觉得应该用心来写,也应该用时间来写。六年过去了,她终于写成了一本自己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种种感受和想法的书——《教育无痕》(暂定)。  相似文献   
10.
“你更喜欢爸爸还是更喜欢妈妈?”如果现在问中小学生这样的问题,并且用书面答卷的形式、结果也不让父母知道,他们会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又会选择谁呢?在北京的中小学生中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有近四分之三的孩子表示“更喜欢妈妈”,有4958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74.74%,排在第一位;选择“更喜欢爸爸”的有1356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20.44%;选择“爸爸妈妈都喜欢”的有316人,占4.76%;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