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默在社会生活中有它微妙的作用是不用待言的,在文苑中同样有它不可忽视的力量。有人提出要在文苑中开发幽默,这是很有道理的,秦牧曾谈到:“幽默是一朵永不凋谢的智慧之花,是造成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作家观察生活和反映生活的一种特殊本领。”这是作家长期创作实践的真切体会。我们中华民族有丰富的幽默矿藏,远的暂  相似文献   
2.
陈学昭受五四新思潮的洗礼、革命前辈的教育与影响,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未来的向往,终于挣脱了家庭的束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成为一位有影响的作家.她的道路充满着曲折与艰辛,就是到了晚年,自己认为“已是‘老骥’但仍有千里之志”,“在新长征的路上奔驰向前”.她最后一篇文章《可贵的痕迹》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人生就是这样,留着可贵的痕迹.”陈学昭己留着“可贵的痕迹”离开人世,她的确无负于时代,使我们永远怀念和崇敬.  相似文献   
3.
文学艺术领域是个令人心醉目炫、流连忘返的百花园。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万紫千红、群芳争艳的美景,领略到人世间甜酸苦辣、喜怒哀乐的复杂感情。读起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马上使人激情澎湃;而读起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又马上使人忠义在胸;  相似文献   
4.
茅盾诗论     
作为一个杰出的文学评论家的茅盾,他的文学批评涉及了文学的各个领域,在小说评论上有其突出的贡献,因而吸引了人们的特别注意。茅盾对于诗歌评论也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领地,粗疏统计,有关诗论的著述近三十篇,在数量上电显示了不可忽视的信号,这些有关评论几乎涉及了诗论的各个方面,且均有深刻的见解和评述,至今仍然有它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说命名是一种艺术,是全部艺术构思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它还有独特的揭示作品内涵的作用.好的篇名,往往是在简明、贴切、生动、形象、含蓄、富有诗意和哲理性中,概括了作品丰厚的思想内容,或揭示了主题蕴籍的内涵,并给读者以艺术的感染力和美的享受.茅盾小说的命名大部分都有一种艺术魅力,渗透了作者的艺术匠心.关于茅盾小说命名的主要特色,试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6.
冰心的《樱花赞》已编入高中第二册。如果把它与杨朔的《樱花雨》、刘白羽的《樱花》作一番比较研究,则对教案的构思,课文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路都会有所启发。这三篇散文都是以樱花为题,记事抒情相结合的名作,而且都是1961年访日后所作,比较一下也更有意义了。它们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立意,结构,表达上均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学风格的形成,古人很早就开始探讨了,如《礼记·乐记》、曹丕的《典论·论文》等等。至南朝齐梁时期的刘勰,对风格形成的原因探讨则大大前进了一步。《体性》篇中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  相似文献   
8.
高职高专的快速发展,学生规模的急剧增大,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关键,而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又成为一种迫切需要。采用长期所形成的督导机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我院实践经验,对民办院校设置督导机制予以探索。  相似文献   
9.
诗人、学者俞平伯是我们湖州市德清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俞陛云,光绪24年探花,曾祖父俞樾(曲园)系清代经学大师.俞平伯于1900年生于苏州,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0年曾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不久游学英国,1922年下半再出洋游学美国.1923年秋冬曾在上海大学任教,1924年到北京,曾在一所外国语学校教中文,时间不长,后转入燕京大学任教.五十年代初期任中央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一直至今.  相似文献   
10.
英国小说研究者德斯特在分析小说人物时,说过一句值得深思的话:“小说家的功能就在表现内心最深处的内在生活。诸如“一些纯粹之热情,如梦想、喜乐、悲伤和一些不便出口或羞于出口的内省活动”,表达此一浪漫或神秘的人物面也是小说的主要功能之一。实际上这也是对“文学即人学”这个命题和对人的性格是一个复杂系统原理的某一方面的具体化,福楼拜在评论乔治·桑作品时曾说到,“书里的人物个个好,但是没有差异,没有弱点,读者同样会丢开了的,他看出这个不合乎人性,我相信艺术,这种叙述故事的特殊艺术,只由于性格对立而有价值……。”(《福楼拜和乔治·桑的文学争论书信》)小说家因触及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