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五则词话是针对李煜及其词作的。他紧紧把握住李煜词情感底蕴与哲理内涵,挖掘其深广的抒情境界、艺术魅力、根源、成因。从王国维的这种视角来看,李煜词的悲剧意识更为明显,这一切使李煜在中国词坛上具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钱晓丽 《青年记者》2016,(9):105-106
大学生社会思潮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学生中流行的与国家主导意识形态不尽相同的、具有一定理论色彩并产生相当社会影响力的思想倾向、价值观念和理论体系.大学生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显现日益深刻的端倪.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之一,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应该积极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大学生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所面临的统计口径不一致、人口流动性大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软件在岩土工程设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手算能力有下降趋势。为提高学生手算能力,我们从夯实力学基础,在课堂大作业中突出手算训练,课程设计强调手算训练,毕业设计电算手算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主体意识是推动大学生主动进入、深入参与、高效完成教育过程的内在心理力量。"理性"与"非理性"共同构成人的完整精神世界,共同浸润并作用于人的一切活动。大学生主体意识塑造疏离理性不能展开,忽视对非理性及其意义的思考容易走向虚无。提高大学生主体意识塑造的精准性和实效性,要研究并发挥"非理性"因素对塑造活动的积极意义。大学生主体意识塑造要凸显个体心理研究的基础性,要强调意义价值的生成性,要着力研究教育情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问题。文化对于人类来说,就是行动的指南,是价值观的天然土壤。本文从狭义文化视角探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7.
对房屋建筑学课程体系的课堂教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等教学环节在新世纪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并进行了改革尝试,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在桩基工程界,目前普遍存在着超长桩和大直径桩极限承载力利用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空间变刚度的群桩设计新方法:改变“等桩长、等桩距、等桩径”的传统设计方法,给出新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如何制订科学、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制订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等问题,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了一条新建本科学校应用型人才改革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