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颁布后 ,语文学习方式正逐步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向转变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毋庸讳言 ,有些课堂也出现了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这些课的共同点是读得不多 ,读得不深 ;或是在没有个体充分思考的前提下 ,就急于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 ;或是课文还没有读通 ,就急于创设新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灵活运用”从课文中获得的信息 ;或是放弃对课文的深入体会和钻研 ,急于“开放” ,要求学生学习课外 (包括网上得到的 )学习资料 ,等等。粗粗看来 ,这些语文课 ,教学形式新了 ,教学内容广了 ,可是语文的味道淡…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诗歌是一种语言最凝练、感情最真挚、节奏感最强的一种文学体裁。古典诗歌更是如此。不可否认,古诗词对夯实学生的人生底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如何守住古诗教学的底线,并不断向上走,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认真思考与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特推出“古诗教学”专题,探讨古诗教学的内在规律,寻求古诗教学的最佳路径。但愿在我们蓦然回首时“,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3.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习作讲评。讲评是最具体、最鲜活、最有质感、最妙趣横生、最受学生喜爱、最有实效的指导。在学生的习作旅途中,它是方向标,迷津需指点、疑虑要消释;它是加油站。激情需振奋、意志要砥砺;它是习作者的沙龙,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互相碰撞、激荡思维的涟漪……  相似文献   
4.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跟当下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可是走出岔路口以后,怎样转向正道呢?笔者认为,我们不妨从学生的表达困惑切入,使阅读的过程变成理解文本如何表达、纾解表达困惑的过程。紧紧抓住文本是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这一主题,既符合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又切合学生阅读理解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个性、独特、多元、尊重”等一直被我们引为解读“个性化阅读”的关键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随着个性化阅读理念的深入人心而悄然发生变化。然而近年来似乎个性化阅读被“冷落”了:老师们或束手无策,或左右为难。本刊编发以下一组文章,以期从不同角度帮助大家更加明晰个性化阅读的本质,并提供有效指导和借鉴。欢迎老师们提出更有价值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2006年10月,在由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对全区语文教师进行培训的示范课上,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为六年级学生上了一堂题为《亲情测试》的作文课。这堂课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热切讨论。多家媒体陆续刊登了一些评论文章,肯定者称这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它唤醒了学生沉睡已久的亲情意识乃至生命意识;也有人在质疑这样的“亲情教育”“生命教育”太残忍.伤害了孩子纯真的心灵……无疑,这堂课是“出轨”的,那么这种“出轨”究竟是摆脱惯性,找到了真正通往作文教学终级目的的快车道,还是一种偏离和扭曲?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本刊邀请了几位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教师,对此发表看法,以其引起读者的多角度思考,共同研究课改中的新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语是一门人学科,肩负培养学生热爱祖语言字,提高道德修养、思维品质和化,培养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重任。然而据“减负”调查,语学科最不受学生欢迎。语课怎样改变它的形象?笔认为,必须让语教学充满情趣,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细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教育内容与要求”这部分中,使用“鼓励”一词多达七次。如在“健康”领域,“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这足见鼓励是实现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主导性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钱正权 《小学语文》2010,(11):48-50
一、一曲《爱我中华》感人的交响乐章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就课文教课文,必须从一组课文的整体来考量,以一组课文的主题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一种语言最凝练、感情最真挚、节奏感最强的一种文学体裁。古典诗歌更是如此。不可否认,古诗词对夯实学生的人生底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如何守住古诗教学的底线,并不断向上走,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认真思考与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特推出“古诗教学”专题,探讨古诗教学的内在规律,寻求古诗教学的最佳路径。但愿在我们蓦然回首时,“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