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最早由王义澄创造性地提出,对“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要求为,“参与学生实习过程,选派教师到工厂实习,参与重大教学科研工作,多承担技术项目”,只要满足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就标志着达到“双师型”教师水平。随着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规模的迅猛扩张和快速发展,各地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不论教育政策文件对“双师型”教师的表述,还是理论学界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解读,都处在不断地演进、变化,因此有必要分别从教育政策文件和理论学界两个角度对“双师型”教师的嬗变进行梳理、审视,以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赋予“双师型”教师更加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
2002年高考语文从内容上,新增加了名句名篇的默写和文言文翻译,从形式上,减少客观题,增大主观题的比例,特别是古代诗歌鉴赏采用主观题的方式,所有这些内容的调整和形式的变化都表征为高考语文命题的改革(现在进行时);它是在参照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和教学现实而做出的,因此有必要从课程改革的维度审视高考语文和形式的变化,并探寻其价值取向,从而增强高中语文教学、高考语文复习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文学语言与作品解读文学语言与作品解读之间就先后的关系,应该是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因为对于任何作品的解读,都是以作品的语言理解为原点、起点的。之所以在这里庸人自扰地提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出于以下考虑。一是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在规定。中学语文教育既是人文教育,又要进行语言文字能力训练。特别是对于像汉语这样重意会、重悟性的语言,还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欣赏语言的美的能力。二是文学语言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所在。文学语言是最为精彩、形象的语言。学生可以从它的丰富、优美、细腻和微妙中,受到独有的语言浸淫和感染。不同…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解读——解读的多样性  文学作品解读的多样性,在大学早已羞于提及,然而由于中学与大学文学教育的严重脱节、断裂,在中学文学教育中,它依然是一个新的话题,而且应当是一个亟须解决的严肃问题。章熊先生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首先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口可能在阅读方面。但是,眼下的事实却是,教师对作品的阐释都是以课本中的教学揭示和参考书提供的几十年一以贯之的阐释作为合法的权威阐释,考试也是如此。这种阐释不论正确与否,都是对学生阅读创造的禁锢与压制。因为它把文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