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综合类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学史上,王统照最早支持了周作人倡导的美运动,最早提出了纯学散体概念,并把纯学散分作五类体式,虽然其范围较宽泛,但仍促进了纯学散或说促进了美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研究两位方学家在家庭文化与素质教育、人生道路与居住地域、政治活动与社会交际、编辑生涯与甘当人梯、婚姻爱情与不幸遭遇等方面的同异。通过详细回顾,考察确认其在文化史上的贡献与地位;进而论证人才成长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3.
王统照的现代文学批评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建立在对中国古代文学及批评的批评基础之上。包括:一、批评的涵义与功能;二、批评的精神与标准;三、批评的方法与艺术。而批评的方法又包括:一、归纳的批评;二、判断的批评;三、解释的批评;四、观察的批评;五、作心灵的研究。这些理论有其特点,自成系统,具有先锋性、开创性,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就目前已公开发表的毛主席诗词50多首来说,以爱情为主题的诗词只有《虞美人》、《贺新郎》与《蝶恋花·答李淑一》3首.《虞美人》成诗最早,写于1920年,全词是: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患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恁.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相似文献   
5.
从关于写作基本功 ,关于表现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 ,关于意在笔先 ,关于不讲技巧的伟大技巧 ,关于“熟”与“巧” ,关于写作过程 ,关于天才与经验 ,关于塑造人物 ,关于精巧结构、推敲措辞等方面阐述了王统照的创作论 ,并说明其创作论具有学者的严谨、作家的灵性、作家的主体性、爱与美的统一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纵向比较茅盾与王统照的文艺观是一个“同—异—同”、“合—分—合”的发展轨迹。在五四时期其“为人生”的文艺现是相同的。但在 1 92 3年底茅盾迅速转变为无产阶级文艺观 ,至五卅前后向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此时期王统照的批判现实主义虽然日渐深刻 ,但仍徘徊在“爱”与“美”和人道主义文艺观阶段 .他不断向左翼靠拢 ,于 1 93 1年前后再到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又与茅盾走到一起 ,其为民族解放为民主而战的文艺观又是相同的。横向比较两人的文艺观都是功利主义的 ,但又都不断强调文艺自身的规律性、独立性。茅盾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丰富宏大 ,王统照相对薄弱 ,但作为革命“同路人”,其文艺观更具有本体论特色。成就不同与家庭文化、性格气质 ,社会实践等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字产生后,民间故事向书面记载转移,使先秦典藉含有许多小说因素。如《山海经》中的神话,《周易》、《春秋》、《左传》中的卜梦鬼怪故事,《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诸子散文中的寓言,都有大量虚构的故事情节。同时,历史散文(如《左传》)和诸  相似文献   
8.
王统照从中国文化精神出发研究拜伦与常人不同的人生,从遗传学角度研究其性格、人格;从爱情与生活经历研究其诗歌的发展;从性格人格及时代环境研究其思想;从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其人其诗。王统照受到拜伦的巨大影响,是性格人格上的隐含影响,对拜伦的学习研究使王统照“心神俱旺”。  相似文献   
9.
王统照从中国文化精神出发研究拜伦与常人不同的人生,从遗传学角度研究其性格、人格;从爱情与生活经历研究其诗歌的发展;从性格人格及时代环境研究其思想;从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其人其诗.王统照受到拜伦的巨大影响,是性格人格上的隐含影响,对拜伦的学习研究使王统照“心神俱旺“.  相似文献   
10.
王统照深受鲁迅的影响,他与鲁迅有许多直接的亲切交往,但更主要的是"神交".他对鲁迅的小说创作有天然的敏感期待;对鲁迅的人格有天然的敬仰热爱;对鲁迅的爱情婚姻观有天然的理解和认同.这是因为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家庭生活背景和文学创作道路;他们都是忧国忧民的现代知识分子;又都具有余英时所说的传统的"宗教承当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