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伴读     
像所有的家长一样,我也巴望着我那读四年级的儿子将来能够成才!因此,即使有时是精疲力乏,不想动弹,也要照样地伴他在灯下背书、预习、写作业。不知咋的,怎么到此刻,那满身的疲劳、满身的困乏,竟会不知不觉地消失。——大概这是望子成龙心切所致吧!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里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绝句,表达了王维送别友人时的那种依依难舍的深情厚谊。清晰、新鲜、健康、自然,很逼真地表现了诗人那种真切的离别之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人从眼前景物写起,不仅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更用对比的方法,描绘出了一幅雨后宜人的景色,从而烘托出深切绵缠的离别情绪,渲染出送别的环境气氛,更增加了离别的惆怅之感。清晨的雨下得不长,仅仅洒湿了地面的尘土。平日尘土飞扬灰雾蒙蒙的西去驿  相似文献   
3.
一 社会发展到今天,教学工作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已为学生所唾弃;填鸭式的“满堂灌”,亦为学生所鄙视;“不学无术”之徒更不敢登神圣之讲坛;“学者型”的教师愈来愈受学生欢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当然也需要一个好的“开场白”——导语。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创设一种先声诱人、引人入胜的佳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用至为重大。 导语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教学的整体构思等实际情况进行。好的导语,凝聚着教师的心血和智慧,体现着教师的学识和素养,闪耀着教学的光辉。它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磁石,  相似文献   
5.
改行到检察机关,转眼间,竟十个月了!可我仍旧牵挂着我原先的职业———中学语文教师。难舍的那种情结,总在心中缠绕。每当这“缠绕”拱动的时候,我总会去那“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里徘徊,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关老先生的那种切肤的情感!每当这“缠绕”撕扯的时候,我又总会哼起那跑调儿的“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的两句歌词儿来,借以排遣我心中的那绺不安。其实不想走呢!6年的教学10年的教研,我对中学语文的感情,何止那一个“深”字了得!她给了我太多的欣慰和自豪,她给了我太多的喜悦和荣耀!那在省级以上的学术刊物上发表…  相似文献   
6.
情人节日记     
2001年2月14日 星期三 晴老天爷赏脸,让有些日子没见的太阳露出脸来了。沐浴在阳光中,感觉不错。空气里充满了玫瑰和巧克力的气息。学校放假,难得独自一人享受这个不属于我的节日。打开电视机,25频道,《红色恋人》,一段高尚而纯洁的爱情。秋秋与靳,他们为共同的信念而活着,他们把爱情放大,变成了对人类的博爱,把深沉永恒的情感,融入到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中。就爱而言,他们是最幸福的。他们的爱情比《TITANIC》上Jack和Rose的爱情更伟大。晌午时,寂寞,独自上街,街上似乎没什么两样,只是在花店门口可以看到情人节期间…  相似文献   
7.
初一语文第一册《教师用书》中,没有关于中唐著名词人张志和的介绍,现根据有关资料,对其介绍如下: 张志和,本名龟龄,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四册中编入了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编者还对其加注为:“又称《阳关三叠》、《渭城曲》。”而配套《教参》对“阳关三叠”又没有作必要的解释。现依据有关资料,对其略加介绍。 先看两种权威辞书的解释。 《辞源》: 曲调名,又名《渭城曲》。唐王维《王右丞集》五《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曲,反复诵唱,谓之  相似文献   
9.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教其失者也。”《礼记·学记》中的这段叙述,很值得研究:它不仅集中论述了学生学习时容易犯的四种过失和产生这四种过失的原因,同时还说明了“知其心”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提醒教师必须明了学生“心之莫同”的思想实际,针对不同的情况,发挥教师的作用,发展学生的长处,补救学生的过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达到“长善救失”,发展学生的特长这一目的呢?这就要求在运用因材施  相似文献   
10.
怎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好“文”呢?我以为指导他们准确审题、确定文体,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怎样指导学生准确审题、确定文体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各种文体的写作规律.稍作探究就能发现,常用的记叙、议论和说明这三类文体,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写作规律:记叙文,实质上是由作者在叙述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议论文,实质上是由作者在阐述一个“为什么”的问题;而说明文,则是由作者在讲述一个“是这样”的事物.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据此而教给学生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用这三种不同的特殊“检测剂”,去检验所给题目,看其是否能在逻辑意义上相合,若相合则表明这个题目就该写这种文体,否则,就不能把握题目的要求,而导致“偏题”或“跑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